錢肅樂、黃道周他們心生驚意,無不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開什麼玩笑啊,8000萬兩的債券,這未免也太多了吧。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江南諸省的銀號體系,才剛剛籌設起來沒多久,便做出這等事情,必然會引起爭議的。”

“是啊陛下,過去內務府,的確是在江南諸省,發售過一批債券,可份額才不過1500萬兩,儘管這批債券都傾銷出去,可是議論此事的群體可不少啊。”

“陛下,現在內務府這邊,的確存在著一定的財政赤字,但是沒必要對外發售一批這等份額的債券啊,此事要再進行商榷才行。”

“陛下……”

看著規諫的諸臣,崇禎皇帝的心裡生出唏噓,對於這種情況,他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

這種現象很正常。

只是錢肅樂、黃道周他們反對,這件事情也必須要去做。

在崇禎皇帝的瞭解下,江南諸省的治下,流通或窖藏的金銀是很龐大的,為了更好的發展北方諸省,必須要透過一些利益,叫這批金銀能主動流進北方諸省,內務府就是一個極好的統籌媒介。

除了這一構想外,崇禎皇帝要透過債券的形式,叫大明上下逐步接受一個事實,朝廷發放的債券,是具備信譽保證的。

唯有把這件事情做好,那才能為今後推行紙幣,夯築堅實的基礎,銀本位也好,金本位也罷,那終究是一個過渡罷了。

想要真正實現匯通天下,掠奪大明之外的財富,加快治下發展程序,大明就必須實現透過信譽擔保,印發一批批的紙幣,以逐步替代金銀,作為流通的貨幣硬通貨。

事情很難做,可崇禎皇帝必須要做。

或許這一過程,需要30年,4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落實,可崇禎皇帝必須未雨綢繆,明確相應的體系才行。

“諸卿對此事存在爭議,朕不過多說什麼,但發售債券一事,必須要落實下來。”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看向錢肅樂、黃道周他們,“這一總份額的債券,聚攏起來的金銀,要透過大明皇家銀號,在松江府所設區域駐所匯總,並及時押解進京。

諸卿在質疑朕的決意前,要先看看朕的構想,這些綱要和債券樣版,你們都帶去內務府細細品讀吧。

看明白了。

想清楚了。

就聚在一起,擬定一份可行性的奏疏,儘快呈遞到御前來,這是決定,不是朕和你們商討。

沒其他的事情,就先退下吧,朕還有別的政務要處置,此事沒有落實下來前,朕不希望朝野間,聽到任何的風聲。”

“臣等遵旨。”

錢肅樂、黃道周他們,聽聞天子所講,態度還這般堅決,一個個流露出各異的神情,作揖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