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國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鮮那邊的戰局,打的還真是熱火朝天啊。”
乾清宮內,響起崇禎皇帝的聲音,“劉興祚、金鉉他們,不愧是朕的勐將良臣,不愧是大明的肱股棟樑。
援朝作戰的分寸,拿捏的很好。
按照東江平虜前指,分批呈遞進京的奏疏來看,援朝作戰將會持續的進行,這對建虜而言,對朝鮮而言,都將會陷進戰爭的泥潭中。”
王在晉拱手作揖道:“啟稟陛下,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朝鮮境內的戰事,短期內是不會趨於平緩的。
特別是仁川這處戰略要地,被東江軍、唐王軍等部強勢進駐,縱使奴酋莽古爾泰想率部繞開此地,對朝鮮所轄漢城等地展開攻勢,那也不會佔到任何便宜。
劉興祚在審時度勢下,譴派麾下第一鎮精銳之師,與左良玉所統東江水師,在朝鮮北部諸道展開海陸協同作戰,這能極好的牽制住侵犯朝鮮的建虜。”
“打吧,該怎樣打,就怎樣打。”
崇禎皇帝放下奏疏,眼神冷厲道:“這場援朝之戰,就算打個一年半載,甚至是更久的時間,朕都願意奉陪到底。
軍機處這邊,向遼西、金州、天津、登來等處水師,明發一道上諭,命他們抽調精銳之師,在合適的時機下,譴派抽調的精銳之師,趕赴朝鮮地界展開攻勢。
既然有朝鮮方面進行兜底,像這等絕佳的練兵契機,就不能白白的浪費掉,要按既定部署進行落實。”
“臣遵旨。”
王在晉當即作揖道。
單一的推動軍事改革,不接受戰場的洗禮,就算既定的軍改能夠落實,也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對於崇禎皇帝而言,一個遼地,一個朝鮮,就是大明新軍的磨礪之地,既然有人兜底軍事開支,那他就不會浪費寶貴契機。
榨乾遼地區域的一應勢力。
榨乾朝鮮地區的戰爭潛力。
這就是崇禎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區域戰爭和衝突,如果能把握好方向,非但不會出現窮兵黷武的事情,相反還能有效刺激大明發展。
“陛下,從劉興祚所統東江軍,開始進駐仁川,朝鮮王室就不再向軍機處,呈遞相應的奏疏。”
楊嗣昌想了想,上前作揖道:“涉及到購進各項軍需的事宜,到現在也沒有新的動作,臣擔心朝鮮王室……”
“此事不必考慮。”
崇禎皇帝擺手打斷道:“有金鉉他們在朝鮮前線,朕相信這些事情,他們是能夠有效處理的。
朝鮮現在的局勢,應該是很複雜的,國朝相隔朝鮮太遠,既然朕將這些決策權,交由金鉉他們執掌,就該相信他們的決斷。
不想購進各項軍需,可以啊,朕從來沒有逼迫著他們購買,聊聊遼東的事情吧,此事軍機處不必過多理會。”
朝鮮素有小中華之稱,其疆域下的政治、文化等層面,可以說是大明的翻版,這也使得崇禎皇帝的心裡,想要真正拿下這塊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