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想要逐步打破特權,讓大明過去欠下的歷史賬,能逐步的彌補回來,繼而回歸到正常的道路上。

維繫絕對的公平,是不現實的事情,不過崇禎皇帝想要維繫相對的公平,至少不讓黑暗成為主流。

可是這件事情太難了。

“陛下,這些新政都是好的。”

徐光啟沉吟片刻,作揖道:“如果這些新政能夠在各地試行起效,就能有效打擊土地兼併,遏制地方不法事。

可現在的問題,是太多了。

陛下有雄心壯志,這是好事。

可陛下也要考慮現實,上述這些新政,如果能逐步試行起來,而非現在扎堆出現,那國朝的處境就不會這般。”

“朕何嘗不想那般啊,可是朕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啊。”

崇禎皇帝輕嘆一聲,“倘若按照卿家所言的那般,就以攤丁入畝為例,想要逐步在全國推行起來,那沒有十年跨度,絕對是不可能落實的。

一個新政,耗費十年。

可國朝面對的問題,並非只有一項啊,這些問題真要細究下來,在看不見的地方,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卿家覺得大明底層的群體,一旦遭受盤剝和壓迫達到臨界點的話,那他們會給國朝這等機會和時間嗎?”

徐光啟沉默了。

他的腦袋很亂。

沒有做內閣首輔前,徐光啟所站的位置,註定他考慮的問題不全面,畢竟有很多事情,並非是他能夠接觸到的。

可是做了內閣首輔,就算他這個位置,是崇禎皇帝下中旨擢授的,但是得到天子的力挺,也使得很多事情,都開始堆積到他的面前。

不在其位,你永遠不清楚這個位置上,究竟存在著多少問題,需要面對怎樣的局面。

“其實卿家有沒有想過,時下朝野間爭議的,看似聚焦在這些問題上,實際上還藏著很多深意。”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對徐光啟說道:“這就是皇權和臣權之爭,在大明的治下啊,有太多的人,希望朕能做一位湖塗天子,不要改變過去奉行的規矩,這樣誰的利益都不會受損。

可朕從御極登基以來,卻沒有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

明確對外開海,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明確賑災制度,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明確產業發展,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明確關稅整改,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特設軍機處、內務府、賑災行署等等,所分走的部分職權,包括後續展開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卿家覺得現在的大明,和朕御極之初相比,究竟哪個是好?

過去朕想調撥100萬兩銀子,不,50萬兩銀子,都要反覆斟酌,甚至會在朝中引起不少爭論。

如果不是看到種種不好,朕豈會這般乾綱獨斷?又怎會閉塞言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朕啊。”

做大明的皇帝,很享受嗎?

崇禎皇帝不這般想。

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實則卻藏著眾多掣肘,許多事情想要做起來,並非是你執掌生殺大權於一身,就能夠真的做起來了,畢竟特權群體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