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收復遼東失地一事,很多人都發表不同看法,這嚴重影響到朝堂的運轉,倘若任由此事這般下去,恐會影響更大啊。

一旦這股風氣蔓延開,對於國朝而言絕非好事啊,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會是北直隸一帶啊。”

“這件事情,我們內閣就不必多考慮了。”

徐光啟沉吟片刻,開口道:“收復遼東失地的構想,本輔一向是態度明確的,陛下的決斷,固然說乾綱獨斷了,但卻對於國朝,對於社稷,都是利好的。

這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在遼地平叛一事中,國朝傷掉的元氣,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鑑於當前所處的境遇,如果貿然收復全部失地,會給國朝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是誰都不清楚的事情。”

“難道內閣就任由朝局亂下去嗎?”

劉鴻訓皺眉道:“就當前的形勢而言,想要穩定朝局,就必須請陛下出面聖裁,否則根本就穩不下來。”

作為內閣群輔,劉鴻訓被擢升內閣後,負責的主要差事,其實與內務府所轄部分,是密切相關的。

比如說馳道和水利的整頓,比如說各地以工代賑,對於這些繁重的差事,劉鴻訓向來是任勞任怨。

各地的小攤子一個個的立起來,而在中樞所在,如果沒有統管的大攤子,就會出現統籌不協調的事情。

現階段的大明朝堂,包括部分權力劃分,看起來是很亂的,可是崇禎皇帝用的很順手,這就足夠了。

想做實事的劉鴻訓,見到這等混亂的朝局,就難免生出擔憂,害怕天啟朝的混亂黨爭,會再度於崇禎朝上演。

“陛下不願召見我等,是有著陛下的考慮的。”

畢自嚴此刻出言道:“既然陛下不想多管此事,那也給內閣提了個醒,做好份內事即可。

既然朝中那般多的大臣,想要摻和此事,好啊,我內閣就表明態度。

從即日起,嚴抓有司衙署的事宜,想摻和就叫他們摻和,但是份內的事情,如果沒有做好,那就另當別論了。”

溫體仁的眉頭緊皺起來。

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也不是他想看的結果。

“本輔覺得畢閣老說的沒錯。”

徐光啟點頭讚許道:“鑑於現在特殊的情況,本輔覺得內閣,有必要票擬一份決意,呈遞到御前。

就以畢閣老所言為基準,如果陛下恩准披紅,那內閣就明發有司,溫閣老,你對此有什麼想法?”

“沒有。”

溫體仁言簡意賅道。

內閣,從不是一個安穩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也是有著不同的。

徐光啟這個內閣首輔,當起來遠比先前的要累很多,他除了要兼顧內閣外,還要兼顧平衡。

其實在許多時候,徐光啟就是夾在中間,儘管不被人所理解,但是徐光啟從不氣餒,因為在他的心中清楚,天子做的決斷也好,部署也罷,都是有利於國朝的。

對於黨爭,徐光啟是厭惡的,這是破壞大明安穩的頑疾,可是想要消除黨爭,是不現實的事情,所以徐光啟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降低黨爭的影響。

哪怕有些事情,他也不是很理解崇禎皇帝的做法,但是他卻甘願為天子分憂,恪守人臣的本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