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應元講出心裡的擔憂,“再者言,若真籌建一批官辦的水泥廠,只怕這個開支,還要再增加很多。

現在籌建直隸境內的馳道,就缺口兩百多萬兩銀子。”

“這些問題,本撫都已經想好了。”

盧象升微笑著說道:“管理水泥廠的人才,包括其他廠的人才,可以從天津抽調一批吏員,增補到直隸賑災行署中,並籌建起對應的機構。

至於說籌建水泥廠,所缺的那部分銀子,本撫打算再向陛下呈遞密奏,看看能否爭取到內帑銀子。

這些謀劃部署,關係到直隸今後的發展,倘若內帑沒有銀子,本撫就從其他方面入手,這件事情必須要明確下來!”

時下的大明,可謂是上下襬爛,但這並不代表著大明,就沒有務實肯幹的賢臣良才。

先前崇禎皇帝所謀劃的種種,已然開始逐步發威。

特別是賑災行署這一機構,吸納很多科舉無望的讀書人,還有規模不小的生員。

這較為龐大的吏員隊伍,在盧象升、陳延生、袁可立、孫元化這批賢臣良才麾下,做著最繁重的基礎性差事,凡是能承受住這種壓力的,皆逐步晉升上來,所領取的俸祿和享受的待遇,皆是從內帑直接撥發的。

哪怕現在他們不被大明官場主流認可,但是等到了合適的機會,這批人就會分批步入仕途,成為大明官員的一份子!

……

紫禁城,乾清宮。

“沒想到盧卿他們,居然提前想好籌建馳道建設了。”崇禎皇帝捧著手裡的奏疏,面露笑意道:“朕先前還想著,給盧卿他們去一封密旨,叫他們展開馳道建設,水利建設,現在好了。

張口就要兩百多萬兩銀子。

還列舉的這般詳細。

看來這件事情,盧卿他們先前謀劃很久了,不過兩百多萬兩銀子,只怕是不夠吧。”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皇爺,若是盧巡撫他們,要在北直隸各府縣,籌建起整體的馳道,單單天津和保定兩地,所籌建的水泥廠,恐滿足不了需求。

現在水泥煅燒的技術,雖說提升不少,不過各個水泥窯的產量,卻是相對穩定的。

想要做成這件事情,就算將內廠這邊,所籌建起的水泥廠,都加在一起的話,也只是勉強滿足。

只是這樣一來的話,別的地方,就沒有……”

“嗯,想來這是第一封密奏。”

崇禎皇帝點頭說道:“既然籌建馳道建設,盧卿他們能想的這般縝密,那不會想不到這件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 【】

或許要不了幾日,盧卿的密奏又會呈遞過來,其實趁此機會,在地方籌建一批官辦的諸廠,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