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明威(1)(第2/2頁)
章節報錯
作為孤懸大明疆域外的軍隊,別看崇禎皇帝自任命劉興祚,出任東江鎮總兵官,負責襲擾遼南之地後,並沒有過多幹涉東江鎮的運轉,然而在一些關鍵節點,崇禎皇帝都在調控著東江鎮的謀改。
想避免擁兵自重,想避免藩鎮割據,就必須要從制度上著手改變,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譴派監軍,去進行壓制性的壓迫。
倘若是這樣的話,那就算是再能打的軍隊,可擁有指揮權的軍事主官,卻被束縛住手腳的話,那這支軍隊就會漸漸墮落,就不再具備過去的血勇了。
東江軍總監察沈世奎,神情嚴肅,上前抱拳行禮道:“稟主帥,東江軍各級正職將校,各級正職監察,應到……”
劉興祚緩緩睜開眼,看著眼前所聚眾將校,眸中掠過一道精芒,透過這些將校的眼神,他看到了戰意,看到了鬥志,這恰恰是他所想看到的。
作為大明首批軍改的隊伍,東江軍的改制是成功的,所進行的換裝是順利的,特別是各級監察的明確,負責非軍事領域諸事,各級參謀體系的搭建,進一步細化軍隊內部職權,這使得東江軍區別於大明任何一支軍隊。
縱使是勇衛營、五軍營、神機營、神樞營等精銳之師,都沒有像東江軍這般進行整改,畢竟按照崇禎皇帝的構想,像上述軍隊想要整改,必須等遼地諸軍整改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再迅速的整改起來。
打仗不是兒戲,更不是過家家,往往一場戰役的打響,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像謀劃戰略部署,明確戰術安排,調兵遣將,刺探軍情,分析戰局,劃分戰區,後勤保障等等,會牽扯到太多的領域。
大明過去那一套落後的軍隊體系,已經明顯不適合現在的大明,所以崇禎皇帝依託原有的軍制,進行細緻的明確和劃分,確保大明新軍能夠逐步成形,直到能夠推行到整個大明所轄軍隊中。
“說幾件事情。”
劉興祚收斂心神,環視帳內眾將,朗聲道:“據我東江軍所譴暗樁,刺探到的情報,建虜八旗已集結起來,對遼東義軍所控疆域,展開相應的攻勢。
時下在海州衛一帶,通遠堡一帶,定遼右衛一帶,無一例外都出現不同烈度的戰事,李自成所領遼東義軍各部,已與進犯的建虜八旗交戰。
此次建虜向遼南諸衛,所發動的攻勢很迅猛,甚至使得我東江軍與遼東義軍的洽談,都沒有達成共識時就爆發戰爭了。”
沈世奎、劉興沛等一眾將校,無一例外都流露出亢奮的神情,打起來好啊,倘若遼東義軍禦敵不利的話,那他們東江軍必然會參戰的。
隨著泛遼東戰略的推行,隨著崇禎皇帝所命軍改推行,其實孤懸在遼地外的東江鎮,是極為好戰的。
特別是過去那段時間,頻繁的出海襲擾建虜各處,斬獲的一系列戰果,已然叫東江鎮上下,都變得極為的好戰。
一支軍隊的強大與否,其實要看的很簡單,就是看他能否拉出來就能打仗,檢驗條件就是這般的簡單直接,倘若不能符合這一要求,那像這樣的軍隊,其實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畢竟不能打仗的軍隊,要之何用?
難道就純粹的浪費錢糧?
不好意思,現階段的大明,沒有多餘的糧餉去叫人浪費,特別是像遼地這等要地,就更不能允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