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觸底吏治(2)(第2/2頁)
章節報錯
崇禎皇帝出言打斷道:“既如此,那就暫以山東為肇始,明確清查虧空一事,內閣儘快擬定章程,呈遞奏疏到御前來。”
徐光啟眉頭微皺,他沒想到天子竟舍掉遼東,獨查山東一地,在他的構想中,遼東是一處重頭戲。
不過徐光啟沒有想到,現階段的遼東,涉及到軍改的事情還沒徹底落實,如果貿然增添清查虧空之事,只怕會引起一些問題。
現在這個時候,軍機處大臣王在晉,已然在廣寧那邊,和遼東督師孫承宗,商榷並推進遼東軍改諸事。
在明確一些安排部署後,徐光啟、溫體仁、畢自嚴這幫大臣,紛紛作揖行禮,退出了東暖閣。
“這才是朕想要的內閣啊。”
看著離去的眾人,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露出一抹笑意,“內閣就該擔負起輔政的重擔,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而不是聯合朝中有司,設法阻撓新政落實,設法脅迫皇權,繼而讓朝中局勢變得更壞。”
對徐光啟這位新任內閣首輔,崇禎皇帝心裡是滿意的,至少徐光啟不會像韓爌那般,過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就做出陽奉陰違的事情。
說起來,徐光啟是崇禎皇帝看重的大臣,其思想和觀點都比較開明,或許是在一些方面,和崇禎皇帝所想不一樣,但是卻十分適合現階段的大明,更好的幫著崇禎皇帝穩定朝局,制衡和疏導好一些問題和矛盾。
“王伴伴,派人去東輯事廠一趟,傳朕的口諭。”
崇禎皇帝伸手道:“叫東廠先前追繳的虧空銀子,悉數移交到西山熔鑄制錢,進行實兌新制錢後,將該部分虧空銀子,移交戶部收賬。
此外今後涉及追繳虧空銀子的事宜,東廠所呈遞的奏疏,司禮監要派人謄抄發至內閣一份,就給徐光啟。”
“奴婢遵旨。”
王承恩當即作揖道。
崇禎皇帝的心裡比誰都要清楚,徐光啟這位新任內閣首輔,其實在朝中的爭議很大,詬病很大。
原因也非常簡單。
他這個內閣首輔,不是經過廷推選舉出來的,從流程上來說就是不合法的,這也必然會給徐光啟帶來不少麻煩。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是要堅定的站在徐光啟背後,要讓朝中那幫文官都看到,他這個大明皇帝,對大明首輔支援的態度。
之所以不進行廷推,是崇禎皇帝不想讓一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比如說新任內閣首輔叫溫體仁坐上,或者讓周延儒坐上。
這兩個人,能當次輔,但絕不能當首輔。
為了避免朝中黨爭再度傾斜,崇禎皇帝才會用這種方式,來乾綱獨斷的遏制此事,皇權和臣權的拉扯,從來都不會消停,這是不爭的事實,需要崇禎皇帝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改變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