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狠辣的周延儒(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平,從來都是帶引號的,大明不存在所謂的公平,甚至就連‘相對公平’都出現嚴重失衡。
脫離底層。
脫離現實。
這是大明當前最嚴重的問題。
明初時期太祖高皇帝朱元章,靠‘殺’維繫的相對公平,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當多數的財富和資源,被少數派掌控和支配著,且是以土地產出為主,就會加劇這種不公平,繼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是多數官員所追求的,很多人都覺得大明能走到這一步,就必然能變得更好。
可事實上權力倘若沒有約束,那理想和現實就會嚴重脫節,人性,不是靠道德就能捆綁約束的。
大明享有特權的群體,太多了。
對待底層群體而言,在面對有特權的群體,他們能說什麼?他們敢說什麼?
除非被徹底逼上絕路,沒有任何活路可言,那才會選擇反抗,可真是到了那一步,大明就搖搖欲墜了。
大明想撥亂反正,想復興崛起,就需要一部真正約束權力,提倡公平的大一統憲法。
清查虧空,整頓吏治,科道歸一,中央巡察,巡撫責任制……
這前前後後做出的事情,其實是崇禎皇帝打出的一套組合拳,他要透過這種方式,逐步約束起權力,給權力套上緊箍,廢除過重的特權……
這並非是一件短期內就能見成效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透過一個又一個的階段,取得階段性成果,消化階段性成果,逐步構建起來的。
等到這一切都做好以後,就不再會有所謂計程車大夫階層,更別提什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落後思潮,等真的能做到這一程度,崇禎皇帝就會設法約束皇權,讓他以後繼任的大明皇帝,也受到相應的約束。
皇權,是秩序的最大破壞者。
皇帝的權力過重,做任何事情和決斷,都不計後果的話,那一旦出現戰略性錯誤,就會導致整個大明國力衰退。
例如大明戰神……
皇權倘若沒有相應約束,那崇禎皇帝構想的相對公平,就不可能真正起作用,後續還會被有心人,蠱惑新的大明皇帝,設法推翻這一套理念。
皇權和臣權不斷鬥爭的本質,就是權力之爭,理念之爭,透過這些不斷地鬥爭,來確立誰擁有絕對支配資源的話語權。
崇禎皇帝想做的事情,就是定住‘憲法’這一跟腳,讓大明後續的一代代掌權者,只能圍繞這一跟腳修訂完善,而非徹底的摒棄掉,繼而開歷史倒車。
……
“這天兒,真的是愈發冷了。”
周延儒負手而立,站在正堂外,看著飄落的白雪,神情感慨道:“當前山東的民心,就像眼下所處的境遇,是愈發冷了。
袁巡撫,對於衍聖公府桉,你是怎樣想的?
從本輔奉旨離京,趕赴山東以來,就出現各種耐人尋味的事情,本輔沒來山東前,心裡還有些不理解,為何袁巡撫會這般做。
可是現在想想啊,是本輔當初想的簡單了。
鬧出的衍聖公府桉,看似牽連的只有衍聖公府,可實則背後糾纏的人很多,甚至影響到的不止山東官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