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等軍機大臣,就崇禎皇帝所提到的這些,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

讓崇禎皇帝覺得欣慰的,是軍機處上下對整頓遼地諸軍,進行他所構想的遼地軍改,是沒有異議的,是支援的。

畢竟遼東局勢的逆轉,從過去那種被動境遇,到現在形成主動趨勢,是崇禎皇帝提出泛遼東戰略後,才逐步的改變的。

這也使得王在晉、黃立極他們,是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公然去和天子唱反調的,這對他們而言沒任何好處。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環視殿內群臣,“鑑於遼東的特殊局面,朕打算在遼東暫定3個軍,分別是武烈軍、鎮遼軍,新增一部為平虜軍,所授職官為總兵官。

各軍下設3個鎮,所授職官為副總兵官,各鎮轄12000餘眾。

各鎮下設2個協,所授職官為參將,各協轄6000餘眾。

各協下設2個標,所授職官為遊擊將軍,各標轄3000餘眾。

各標下設3個營,所授職官為千總,各營轄1000餘眾。

朕言明的這些建制,僅僅是常設的基礎建制,牽扯到參謀、軍醫、斥候、後勤等各類特殊兵種,都會有著相應的增幅。

軍機處所要做的事情,即參考朕所擬定的那些章程,儘快完善這些軍隊建制,並趕赴至遼地,會同遼東督師府一起,將各軍整頓做好。”

殿內安靜極了。

王在晉、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他們,知曉崇禎皇帝想要透過整頓遼地各軍,繼而讓朝廷增強在遼地的掌控,可是言明的這些整頓措施,卻區別於大明現有的軍制。

這哪裡是簡單的整頓遼地各軍啊。

倘若遼東整頓各軍諸事,能夠順利的推進下去,只怕在今後一個時期,會在大明各地逐步推行此軍制。

一個軍下轄三個鎮,這個規模都達到近四萬眾,今後能授總兵官的武將,那絕對是天子信賴和倚重的大明棟樑。

對崇禎皇帝而言,有些事情該做還是要做的,倘若什麼都要瞻前顧後,乾脆什麼事情都別做了。

先前崇禎皇帝想參考後世的常見軍制,明確軍師旅團營這套軍隊建制,可透過他的瞭解和思索,這並不適合現階段的大明。

反倒是軍鎮協標營這套軍隊建制,更適合於初期階段的全面整改,這一套軍隊建制的規模更多些,且能夠有效籌設參謀體系,充當過去那套太監監軍的角色,最大限度避免擁兵自重的威脅。

“王卿,等到軍機處明確此事後,你奉旨趕赴遼前一趟。”崇禎皇帝收斂心神,看向王在晉說道:“與遼東督師府一起,儘快明確各部整頓事宜,確保朕所明確的諸事,能有效落實下來。”

“臣遵旨。”

王在晉神情複雜,上前作揖道。

天子讓他前去遼地,除負責與遼東督師府一起整頓遼東各軍外,恐也跟擢授那批遼將有關,天子想要的是讓遼地在安穩局勢下,將所謀的諸事穩妥的落實下來,期間絕不能出現任何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