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內務府(2)(第2/2頁)
章節報錯
崇禎皇帝眼神堅定,環視眼前的內務府群臣,朗聲道:“內廷是內廷,外廷是外廷,朕希望你們能夠牢記於心,不要在內務府當著差,屁股卻給朕坐歪了,這是不能有的。
鑑於賑災公署、廉政公署從朕下旨特設以來,就在朝野間飽受爭議,縱使到現在也有很多的分歧,朕決意將它們悉數劃歸進內務府。
今後不再歸外廷所設。
賑災公署在地方所設賑災行署,將會作為內務府的常設機構,接受內務府和各地巡撫的雙重管轄。
廉政公署今後只負責內務府所設的有司衙署監察,不再涉及外廷的有司監察,一應旨意朕後續會頒佈。”
錢肅樂、李長祥、張肯堂、沈廷揚、黃道周、何騰蛟他們,在聽聞天子所說後,無不流露出複雜的神情。
其實在他們被天子從各地召歸京城,擢授內務府的相應職官,就清楚的知道今後大明的政局,會朝著全新的層面進取。
內務府常設7名總管大臣,秩正二品,常設會稽司、掌儀司、都虞司、慎刑司、營造司、慶豐司、錢糧衙門、內管領處等有司衙署,這哪裡是單純的總攬宮廷事務啊,這分明就是另一套行政班底啊。
只不過先前內廷太監群體,所執掌的那部分權柄,被特設的內務府所全面頂替,這就是讓內務府和外廷有司對立制衡啊。
所立足的權力跟腳不同,也註定特設起來的內務府,和外朝的有司衙署,是不可能融在一起的。
“內務府所設一應衙署,就暫定在十王府所在。”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站起身來,看向錢肅樂、李長祥、張肯堂他們,微笑著說道:“至於所設總管大臣,就暫在養心殿擇一偏殿當差,便於朕隨時傳召。”
“臣等遵旨。”
眾人當即作揖道。
內務府下轄常設的那些衙署,不過是一個開始罷了,拋開其他的不談,韃清所創設的內務府,的確起到不錯的制衡作用,還有效避免了內廷太監干涉朝政的弊端。
崇禎皇帝需要這套行政班底,來幫著自己分憂做事。
像內廷十二監四司八局,後續會和內務府逐步合併,不過司禮監、御馬監等重要衙署,包括東廠、西廠、內廠等處,崇禎皇帝是會保留下來的,畢竟有些事情吧,還是用內廷太監比較放心。
就算想要廢除掉太監製度,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過渡,一上來就廢除掉太監製度,那就等著面臨新的問題和麻煩吧。
內務府的設立,代表崇禎皇帝要用高效的態度,來逐步擢升在各地賑災行署,所效命計程車子讀書人了,繼而確保他所謀劃的維新變法,就算遭受外朝文官的強烈反對,也能透過另一套班底推行起來。
不過很多事情還需要疏導,還需要劃分,用一年的時間來明確這些,是崇禎皇帝所定底線。
畢竟很多事情不是一上來就能辦成的,這是需要相應的磨合,相應的調整,相應的參考,明確最合適的體系,才能確保所謀劃的諸事能運轉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