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恰恰是崇禎皇帝所想看到的。

像軍機處這等權力中樞,就該肩負起相應的職權,與此同時,所在軍機處的諸大臣,還應該有各自的見解,不然他們觀念一致的話,那崇禎皇帝就考慮要更換軍機處大臣了,根源很簡單。

權力之爭。

看著王在晉、黃立極他們各抒己見,相互爭論約莫盞茶功夫,崇禎皇帝向前探探身,出言打斷。

“夠了,涉及寧夏衛的平叛鎮壓,必須由京營出兵前去鎮壓。”

崇禎皇帝一錘定音道:“抽調趕赴西北邊陲的神樞營、五軍營,要牢守西北各線,提防好流竄青海境的流賊各部,朕不希望調遣他們之際,那幫可惡的流賊,再趁勢襲擾西北各地,繼而影響到山陝的安穩。

從神機營抽調4萬精銳,由曹文詔親率本部精銳離京平叛,從御林軍抽調1萬精銳,隨軍接受曹文詔調遣。

命武備院所轄兵仗局、軍器局等有司衙署,分撥一批入庫的軍械、火器、火炮等,列裝到赴寧夏平叛的大軍麾下。

軍機處負責協調平叛大軍期間,所需一應糧餉用度,朕要讓天下知曉,拱衛京畿的京營各部,究竟是怎樣強悍的存在!”

“臣等遵旨。”

眾人神情各異,紛紛拱手作揖道。

在崇禎皇帝的眼裡,軍隊就是打仗用的,倘若背離這一根本所在,那軍隊存在的意義就不大。

從崇禎二年開始,崇禎皇帝就一直謀改京營,耐著性子的逐步整改,尤其是軍規軍紀這方面,可謂是抓的很是嚴苛。

一支能供驅使的強軍,倘若沒有軍規軍紀的約束,那就算再能打仗,也終究是崇尚暴力的強盜群體。

未來的大明海軍,能夠適當的放鬆些約束,畢竟所面臨的強敵眾多,所處的環境有很大不同,一味地照本宣科肯定不行。

但是大明陸軍就不同了。

在今後較長時期內,只怕在大明的境內,會出現頻繁的軍事調動,倘若所涉軍隊調動一次,途徑的地方就遭受一次洗劫,那活該大明社稷早日傾覆。

什麼事情要是瞻前顧後起來,那就別想著功成名就了。

“對了,將寧夏衛扇動蠱惑大明健兒,聚眾鬧餉鬧變一事,以軍機處的名義,傳達至內閣那邊。”

崇禎皇帝想了想,伸手說道:“叫內閣議一議,兵部侵佔五軍都督府職權,卻不能盡到職責所在,究竟是好,是壞,倘若今後再出現此等情況,朝廷該追究誰的責任,朕又該追究誰的責任。”

“!!!”

王在晉、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瞿式耜、陳新甲等軍機大臣、軍機參贊齊聚,無不流露出各異的神情,天子讓他們軍機處這般做,看來是想動兵權啊,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