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必然的!”

溫體仁皺眉說道:“陛下到底是英明神武啊,現在想想,本輔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北方諸省所設督師、巡撫等,讓北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都牢牢掌控在朝廷手裡,不,準確的來說,是牢牢掌握在陛下手裡。

而先後設立的賑災行署,則是延伸皇權的存在,哪怕不透過地方有司衙署,陛下也能透過這些行署,知曉到地方的實況。

只要河南深查侵佔土地一事,妥善的做好以後,那山東、北直隸、山西、陝西等地,必然會分批的明確落實下來。

在做這些事情時,朝廷是否要穩住江南諸省?

你覺得誰能穩住?

那不就是東林黨嗎!?

別看現在陛下打壓東林黨,可卻一直沒將其驅逐出朝堂,那就是擔憂天啟朝的情況,再發生在崇禎朝啊。”

閔洪學:“……”

溫體仁所說的這些,讓閔洪學的內心感到震驚,倘若真是這樣做的話,那朝廷至少在數年間,是不會將風向吹到江南諸省的。

畢竟現階段的大明,局勢好不容易安穩下來,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在流賊、建虜之患沒徹底鎮壓前,是絕不允許更重要的江南諸省,出現任何混亂的。

至少大規模的混亂,絕對不能出現。

“那我等是否能將官田一事,牽扯到東林黨的身上?”閔洪學沉吟片刻,看向溫體仁說道:“如果此事能做好的話,那首輔之位必然……”

“那你是在找死。”

溫體仁皺眉說道:“你覺得我們的勢力,能強的過天啟朝的閹黨嗎?強的過得天子支援的魏閹嗎?

就算透過這件事情,將東林黨驅逐出朝堂,將韓爌他們全都扳倒,那這大權也不會落在咱們手裡。

沒有了東林黨,還會有西林黨。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朝廷對江南諸省的掌控,已不復明初時那般強悍,所以必須要做出些許妥協。”

大明的南北之爭,其實從明初的時候,就一直爭個不休,像成祖皇帝朱棣,將大明都城從南京遷移到京城,固然說有確保北疆安穩的考慮,但另一個層面,就是想擺脫朝廷被江南諸省掣肘的困局。

不是所有的大明皇帝,都能像太祖高皇帝那般,殺大明文官像殺雞仔一般,縱使殺的再多,也不會導致國朝震盪。

太祖高皇帝朱元章,那只有一位!

倘若大明真的陷入混亂,對太祖高皇帝來說,無非就是重新再打一遍天下。

“等著看吧,等北方諸省的問題,都被陛下逐一解決後,江南諸省就會迎來大變。”溫體仁神情感慨道。

“等到了那個時候,國朝所徵賦稅就會增多很多,縱使江南諸省真出現什麼變動,朝廷也不會太過於被動。

以後針對韓爌的算計,不能過於狹隘的定性了,告訴身邊的那些人,和東林黨的瓜葛不要有任何牽扯,不過開海通商一事,要多多的去做,趁著現在局勢明朗,能多撈取些銀子,就多撈取些銀子,不然等以後國朝收窄政策,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