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利益動人心啊。」

看著手裡的奏疏,崇禎皇帝似笑非笑道:「當初國庫缺銀子時,想讓他們幫著朝廷分憂解難,一個個都給朕哭窮。

現在聯合海貿一事,見到切實的好處後,那一個個都上趕著送銀子了,這世道真是夠可笑的。」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皇爺,這批追加的銀子,實兌相應的新制錢後,那批多出來的份額,是進內帑窖藏,還是調撥出去?」

「調撥出去。」

崇禎皇帝合上奏疏,隨手丟到御桉上,伸手道:「悉數調撥給山陝兩地的賑災行署,讓陳奇瑜、劉鴻訓他們,加快山陝兩地的馳道建設、水利重修。

順便給皇明海貿總會的人,傳達一道口諭,讓他們著手籌建造船廠吧,加快麾下海船規模的籌集速度。」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對聯合海貿一事,正如朱純臣他們所揣摩的一樣,崇禎皇帝心裡是重視的,畢竟這能讓內帑賺取到不少銀子。

隨著北方諸省的建設,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這讓崇禎皇帝對銀子的所需,也在不斷的增強。

不管是各地賑災行署,還是規模化工坊等事,都需要大批的銀子加持,這樣才能見到相應的成效。

而隨著大批銀子的增補,也讓明確的新制錢流通,在不斷的增加比重,繼而帶動北方諸省的流通效率。

「5000萬兩銀子,要是真能在崇禎五年前後,從朱純臣這些人名下,都套進皇明海貿總會,那開海通商的規模必然邁向新階段。」

崇禎皇帝拿起一份奏疏,面露笑意道:「等到了那個時候,外朝那幫文官,包括他們背後站著的人,想再去反對國朝開海,只怕是難上加難了,靠這批銀子實兌新制錢,都能讓朕做出不少事情啊。」

鑄幣稅帶來的紅利,崇禎皇帝必須牢掌在手,憑藉那‘掏,出來的銀料,用內帑進行流轉,傾斜到各個領域去,能幫著大明持續發展。

等到那個時候,大明所形成的破產群體,就能得到相應安置,如此就能順勢邁向下一階段的謀改。

看著奏疏裡的內容,崇禎皇帝收斂笑意,皺眉對王承恩說道:「王伴伴,派人去把張之極給朕叫來。」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承襲英國公爵的張之極,所領的理藩院,圍繞敲詐各地宗藩,召諸宗藩子嗣進京,到宗學進修,可謂是忙的團團轉。

時下在西山籌建的宗學,養著大批宗藩子嗣,他們既是免費勞動力,還是日後開海移藩的先驅。

讓他們在勞作中接受改造,讓這些宗藩子嗣脫離低階趣味,透過集體生活的方式,是崇禎皇帝所敲定的核心思想。

等到大明治下諸親王、郡王群體,都被理藩院敲詐一番,將子嗣都集中在京城,那圍繞剝離名下田產的事宜,就能隨著孫傳庭在河南境內,對治下宗藩取得的進展,而逐步的推動起來了。….

「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