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非有袁可立這位山東巡撫,堅定的站在孫元化背後支援,並且組織起多場宴席,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恐孫元化這個登來巡撫,是否能繼續做下去,都是不好說的事情。

「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袁可立輕嘆一聲:「當前大明看似安穩不少,可實則問題同樣很多,僅僅是每年的田賦徵收,就存在不少

問題。

徐閣老此次趕來山東,清查山東境內歷年的賑災事宜,的確能查出不少問題,也能查抄部分人的貪贓所得。

可這終究不能解決問題。

當前僅僅是我山東賑災行署,所聚攏的那批破產群體,每月多消耗的糧食,都是一筆不小的數額啊。」

「口糧問題想有效解決,的確不是容易的事情。」

徐光啟微微點頭道:「不過也並非不能解決,先前趕赴山東的農科隊伍,袁巡撫還有印象嗎?」

「當然有印象。」

袁可立笑著說道:「徐閣老所領農科,派來山東的那批人手,上來就向本撫索要山東所轄諸府縣不少的官田,說是要試種土豆、紅薯、玉米等良種作物,可是叫本撫有些摸不到頭腦。

咱們現在所去的地方,就是其中一處試種官田,倘若本撫沒有猜錯的話,規模應有37畝,是上等的水澆地。」

「不錯。」

徐光啟伸手道:「前面就是試種的官田,是我們農科這邊,摸索玉米和紅薯套種的試驗田,在山東所轄諸府縣治下,還有不少試種官田,都在試行這種模式,以此檢校怎樣增加畝產量。」

嗯?

袁可立眉頭微蹙起來,露出疑惑的神情,看向鬥志高亢的徐光啟,對玉米、紅薯、土豆等物,其瞭解的並不多。

畢竟在崇禎三年的培育種植下,農科所負責的相應事宜,並沒有廣泛的傳播開,甚至在大明多數地方和領域,對玉米、紅薯、土豆等物瞭解很少,想大面積的推廣種植,需要耗費較長時間。

畢竟玉米、紅薯、土豆的高產,並非一上來就有的,這需要一代代的培養,尋找到更優的兩種才行。

趕到試種官田所在,看見綠油油一片的玉米杆,寬大的葉子,幾名農科的人,穿梭在玉米地中,神情嚴肅的檢查著什麼,袁可立眉頭緊蹙起來。

「袁巡撫,從您調撥這批官田後,就沒有過來視察吧?」

看著袁可立的反應,徐光啟笑著說道:「本輔知道袁巡撫忙於各項事務,特別是賑災行署這邊,耗費袁巡撫不少精力和時間。

不過一次都沒有來視察,這就是您的不對了。

畢竟只這37畝的試種官田,所產出的玉米和紅薯,就能抵得上300多畝種植小麥所產,這能養活多少人呢?」

「!

袁可立臉色微變,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徐光啟,他心裡實在無法相信,就他所看到的玉米,和藏在地下的紅薯,所產總產量能有這般驚人,畢竟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