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天津的擔子,會變得越來越重,畢竟持續性開海通商,必然會觸碰很多群體的既得利益,特別是江南諸省那邊。

要儘可能多的遴選和培養人才,將天津直隸州的內部構架,逐步的完善健全起來,這樣才能應對風險。”

“臣遵旨。”

陳延生當即作揖道。

為了尋找突破口,當初天津撤衛設州,崇禎皇帝可砸了不少銀子,傾注了很多心血。

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天津就像是他生養的孩子,他很想看著天津,能逐步的成長,有朝一日能替他分憂。

“陛下,臣還有一件事情。”

陳延生想了想,欠身道:“讓臣遴選出一批人才,趕赴您所言的地域,去籌設內向港口,這不是問題。

不過所遴選的那批人材,並沒有相應的功名,可是想要再……”

“先以天津州府的名義,外派出去。”

崇禎皇帝出言打斷道:“告訴外派的這批人才,誰能在所屬的港口,做出相應成績,幫國朝分憂,那朕會下旨簡拔他們。

與此同時,在這批港口沒有成型前,直歸天津直隸州管轄,不受地方的約束,放開手腳去做,別有任何的顧忌。”

大明治下的層層加碼,比想象的要嚴峻多了,想在大明辦成一些事情,該賦予的特權必須賦予。

崇禎皇帝需要的人才,不是單純的透過科舉遴選的,他需要複合型人才,專業型人才,以此推動各領域的改變。

泛遼東的內向港口,是否能逐步發展起來,將會影響到崇禎皇帝的後續謀劃,所以他絕不允許出現任何問題。

和陳延生的交談,持續很長時間。

在交談的過程中,陳延生可謂收穫頗豐,特別是對天津今後的發展,心裡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皇爺,在天津治下的那批產業,內廠真要逐步退出管理,並移交到天津州府名下嗎?”看著離去的陳延生,隨駕的王承恩,有些猶豫的說道。

“嗯,可以著手去辦了。”

崇禎皇帝負手而立,神情正色道:“天津發展的好與壞,會影響到整個北直隸,過多的層級劃分,增添樊籠,對天津不是好事。

內廠名下控制的產業很多,不差天津這一處地方。

等這件事情做好後,將天津那邊的太監群體,全部抽調回來,朕有別的用途,叫他們去分擔。”

“奴婢遵旨。”

王承恩作揖行禮道。

大明的太監群體,只要給他們限制範疇,標明紅線所在,還是能幫助崇禎皇帝,去落實不少謀劃和部署的。

現在王承恩所領內廠,曹化淳所領東廠,方正化所領西廠,可謂幫崇禎皇帝解決不少煩心事,特別是這個內廠,所構建的內帑經濟體,產生的價值和影響力都是極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