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不假思索道:“那就特設一個農科,由徐卿親自主抓,所需的一應人手,包括銀子,具體由徐卿和王伴伴對接,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

韓贊周,你現在就去找王伴伴,將此事給他講明,並明確的告訴王伴伴,此事朕非常重視!”

“奴婢領旨!”

韓贊周聞言,哪裡還敢遲疑,當即拱手作揖道,在王在晉他們詫異的注視下,就匆匆離去了。

天子對甘薯培育一事,所表現出的這種態度,的確叫王在晉他們沒有想到,難道這甘薯一物,果真有這般了得嗎?

“對了徐卿。”

瞅著激動不已的徐光啟,崇禎皇帝接著又說道:“朕特設的這個農科,不要只側重於甘薯培育這一個小項。

在其他的糧種上,也要多下些功夫,不要擔心多耗費銀子。

比如尋找培育新的糧種,比如耐寒性、耐旱性等等。

不管是武備院,還是農科,內帑會一直調撥,你所負責的這些事情,皆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徐光啟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或許是相對較低的,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可以算是全才了。

對待這樣的人才,多面手,崇禎皇帝肯定要保護好,並叫他在該有的領域,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陛下,若是這樣的話,能否在北直隸治下八府,皆挑選一處皇莊,用作良種培育?”

徐光啟想了想,開口說道:“不管是甘薯培育一事,還是其他糧種培育,都需要儘可能多的,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具體的變化……”

“需要哪些皇莊,直接向王伴伴言明,到時悉數解決。”

見徐光啟有些躊躇,崇禎皇帝當即表明態度:“培育良種的人才,徐卿還要多多的收攏聚集。

一個人的力量和能力,終究是有限度的。

農科所做只是,或許見效慢,耗費的銀子多,可若真的能為大明培育出好良種,哪怕是一類,那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所以徐卿這邊,千萬別有任何心理負擔。

特設的農科,內帑暫撥二十萬兩銀子,後續還需要什麼,直接找朕即可。”

“臣領旨!”

在王在晉他們驚疑的注視下,徐光啟忙拱手道:“臣定不會辜負陛下厚望,做好農科這邊的事情,還有其他的事宜,臣也定會做好的。”

士為知己者死。

像崇禎皇帝這般信任徐光啟,對其所做的事情,都是堅決的支援,該放權放權,該給銀子給銀子,面對這樣的恩遇,徐光啟除了發光發熱外,還能做些什麼呢?

而對於王洽、王在晉來講,那感慨也是頗深的,一個甘薯,竟能引起天子這般重視,甚至還特設農科。

這樣的一種情況,也叫王在晉他們頗為好奇,倘若甘薯真能培育出來,在大明治下大規模種植,那麼對於整個國朝而言,將會帶來一種怎樣的改變呢?

畢竟災害頻繁這個問題,是國朝最為頭疼的事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