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地帶的水產捕撈業,應該壯大發展,對多災多難的大明,能多一口吃的,別管用什麼法子,都必須要扶持起來。

這漁業能發展起來,那魚骨還能製作肥料,這對增加畝產量,是有著極佳的促進作用。

被盧象升所呈這封奏疏,叫崇禎皇帝心裡決定一點,以內廷為主導的造船廠,必須即刻馬上籌建起來。

“臣等參見陛下!”

來到軍機處這邊,王洽、王在晉拱手作揖道,對崇禎皇帝的到來,二人也生出些許疑惑。

隨著內閣那邊明確下來,一般沒有重要的事情,天子是不會來軍機處這邊的。

“免禮吧。”

崇禎皇帝伸手道:“兩位卿家,你們來看一看,盧卿所呈遞的奏疏吧,朕覺得重開京東屯田,是必須要做的。

但這件事情具體怎樣做,國朝這邊,還是要議出個章程,不能說,事情定了,實際負責官員,卻不在京東一帶。”

王洽、王在晉相視一眼,眉宇間露出些許疑惑,在王在晉的示意下,王洽走上前,接過天子所遞奏疏。

二人聚在一起,便看了起來。

只是在看完裡面的內容後,二人流露出各異的神情,有凝重,有沉思,顯然對京東那邊的情況,他們都沒想到會這般的嚴峻。

先前這些,國朝這邊並沒收到任何訊息。

擺爛的大明嘛,有務實的官員不假,但更多的卻是懶政怠政的庸才!

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誰沒事會給自己找麻煩呢?

“盧卿的這封奏疏,給朕提了個醒。”

崇禎皇帝皺眉道:“雖說京通二倉這邊,包括內帑這邊,都儲有不少的糧食,但只出不進,那早晚是會出大問題的。

尤其是皮島等地的遼民,也從各處遷移安置到內廷名下的皇莊,可是如何多的叫北直隸這邊,多產糧食,也是國朝要重視的事情。

眼看著春耕在即,糧食沒有保障,那也是會影響到戍守各處的大軍的。

先前軍機處負責的,將永平府、順天府治下,所涉衛所整飭一事,做的不錯,那些衛所都轉變成主抓生產上。

朕有個想法,能否將其套用到京東屯田上?

京東屯田事,不再交戶部負責,直接移交薊遼總督府主抓,在京東那些開荒地,切實安置遼民、流民,建立衛所那種制度,但是不授予相應的職官,以民所的形式立起來。”

大明吃皇糧的隊伍,已經是夠龐大了,崇禎皇帝又怎麼可能,在家底不殷實的背景下,再多增編吃皇糧的隊伍。

不過建設兵團、民兵這種模式,卻很適用於當前的大明,不用去掏一兩銀子和一斤糧食,在秩序不穩定的地帶,給他立起來,移交到某處衙署直轄。

這樣像組織生產、建設等各項事宜,就相對來說變得明確了很多,甚至還能起到穩定民心的積極作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