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的只是單純為傳教嗎?

不盡然吧。

包括歐羅巴各國,不管是海上武裝,還是諸多海商,為何都盤踞在南洋諸國,甚至想開啟和大明聯絡的地方?

孫卿清楚這些代表著什麼?”

“臣愚鈍,不是很清楚,陛下所講的這些。”孫傳庭遲疑剎那,作揖行禮道:“…究竟是代表著什麼。”

“當然是為了利益。”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先前,朕曾和湯若望他們交談過,就說一件瓷器,還算不錯的那種。

若是在大明治下,能賣幾十兩銀子,那乘船渡海去往南洋,去往歐羅巴,就能賣幾十兩金子。

十倍的差額啊。

甚至這個貿易差額,會更大。

一件尚且如此,那一整船呢?

這能帶來多少金銀?

朕先前算過一筆賬,就江南這個富庶之地,那龐大的官紳、商賈等群體的名下,所窖藏起來的銀子,少說會有兩億兩銀子。”

孫傳庭:“……”

天子所講的這些,顛覆了孫傳庭的認知,畢竟大明每年賦稅,那才多少銀子啊,江南那邊,怎麼可能會藏著這麼多銀子啊。

可惜,這些都是事實。

就這個時代背景下,大明對外的貿易順差,是極為龐大的,歐羅巴各國,辛苦掠奪來的白銀,多數都以這種形式,流入到大明境內。

甚至為不嚇住孫傳庭,崇禎皇帝將這一數額減少許多。

只可惜這些流入的銀子,多數都藏在暗地裡進行,使得大明朝廷這邊,並沒有見到任何好處,甚至還深受其累。

“孫卿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罷。”

崇禎皇帝笑著擺手道:“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歐羅巴各國,其實最想要的,就是一個能見到陽光,真正能進行交易的區域。

現在,朕給他們了。

陳延生在天津那邊,設立海關衙署,建天津造船廠,包括之後籌設的天津十三行,人才行署,交易行署等等,都是緊密圍繞開海展開的。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歐羅巴相隔大明萬里之遙,海上的情況極其複雜,危險隨處可見,但為何他們打造的海船,卻能承受這些?

若是大明能吸納他們的人才,積極打造更先進的海船,那針對遼東的局勢,針對建虜的平叛,是否會有較大的改變呢?

畢竟武備院這邊,自西洋傳教士進駐後,所取得的進展和突破,都是肉眼可見的。”

孫傳庭不知該說些什麼。

僅僅透過所聽到的這些,他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天子對天津開海一事,所謀劃的諸多部署,必然是不少的。

甚至天津真的繁榮起來,那諸多部署都一一落實下來,那大明所面臨的困境,還會像現在這般艱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