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選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韓爌、王洽、周道登這幫閣臣和樞輔,紛紛上前作揖行禮道,眉宇間是難掩的喜色和激動。
因為不到北直隸之外,派遣鎮守太監,這代表著礦稅之事,甚至是暴斂之事,都不會發生了。
‘就算沒有你們折騰的這些事情,朕也不會外派內廷太監,去地方上鎮守。’
看著眾人的反應,崇禎皇帝輕笑起來:‘一幫閹割的宦官,心理已然是扭曲的,越是缺少什麼,那就越在意什麼,繼而性格變得古怪。
這內廷的太監宦官群體,在朕眼皮子底下,還好很多,一旦超出範疇,那就會僭越大明法紀。
北直隸這個範疇,恰好便是掌控的極限,超出了這個範疇,那就會鬧出很多不好的事情,削弱大明的元氣。’
外派鎮守太監徵收礦稅,被徹底堵上路了。
但是從國朝層面,譴派文官徵收呢?
明初為了休養生息,出於重農抑商的國策,對待商業之事不看重,連帶著礦稅、商稅這些稅目,都是定的很低。
只是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啊,隨著時間的推移,若是不適時做出修訂完善,就會叫很多人鑽了空子。
“不過這份中旨裡,朕還想涉及一點。”
崇禎皇帝沉吟片刻,繼續說道:“前些時日,畢卿所領戶部事,在榷關一事上,有著不小的進展。
張家口榷關發展的很好,亦叫國庫獲取不少稅收,朕想了想,既然在我大明治下,商業發展的不錯。
那國朝對商稅,是否能重新釐定?這個稅收比例,是否能略做調整,以確保國朝賦稅增收一些?
當然,這件事情還是需戶部著辦,具體如何商榷此事,內閣也要參與其中,諸卿家以為如何呢?”
韓爌、周道登這些人,有些遲疑,顯然對天子所講這些,沒法進行辯駁,畢竟張家口榷關那邊,商業繁華是事實。
且崇禎皇帝提及商稅事,態度是很溫和的,帶有商量的意味,商議權由戶部負責,同時內閣也能摻和其中。
究竟要增加多少,怎麼個徵法,這解釋權和商議權,都在他們這一邊。
‘大明的賦稅,朕要是不一點點,給你們撥正回來,那這皇帝就算白當了。’
看著有些鬆動的眾人,崇禎皇帝緊握起拳頭,神情自若:‘不僅是商稅、礦稅,以後包括茶稅,鹽稅等稅目,朕都要大刀闊斧的改。
不過現在專業人才,還沒有培養出來,且實控的大明新軍,尚未成長到一定程度,還不好給你們撕破臉。
不急,咱們慢慢玩。
反正這個爛攤子,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想朝夕間就給解決,也不現實,朕有足夠的耐心,跟你們慢慢的玩。’
跟大明文官群體博弈,不在一時之勝負,畢竟他們的根基,崇禎皇帝現在還沒有辦法刨開。
科舉所衍生出的特權,刨不開的話,那黨爭就不會結束,可這事兒吧,非幾年就能做的,鬧不好會引起造反浪潮。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