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世繁華(第2/2頁)
章節報錯
與其叫這件事情失控,不如朝廷恢復邊地榷關,明令禁止對外售賣哪些違禁品,可對外售賣哪些商品。
同時賦予多重監察體系,有榷場十三行,有張家口榷場監察,還有廠衛抽調監察,不說絕對能避免違禁品流出關外,但至少能確保絕大多數,那這件事情就是值得去做的。
畢竟做了這件事情,一來能叫朝廷多一項賦稅財源,二來對蒙韃和建虜,搞搞他們不懂的經濟削弱,三來最大程度避免有心人鋌而走險。
“這張家口榷場,發展的確實喜人啊。”
看著手裡的奏疏,崇禎皇帝笑道:“僅榷關十三行這邊,所收繳的保障銀子,就高達二十多萬兩。
照這樣的趨勢來看,隨著更多的人,知曉張家口榷關,那都會加入榷關十三行,以便於對外的貿易。”
“是的陛下。”
畢自嚴微微欠身道:“針對這筆保障銀子,除非決定退出榷關十三行,否則是不會退繳的。
倘若張家口榷場,運轉的不錯,朝廷所得賦稅增多,陛下是否能考慮一下,多開幾個榷場?
比如在天津直隸州,由戶部增設榷場,創設天津十三行,這樣對西洋海商交易時,能確保日常管理,還有賦稅的徵收。”
大明財相開始接受天津開海事了。
不錯。
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朕覺得可行。”
崇禎皇帝微微一笑道:“不過臨海之地,叫榷場的話,多少有些不恰當,不如就叫海關吧。
具體該怎麼做,畢卿就多費費心吧。
必要時,可跟天津方面多瞭解些情況,畢竟涉及到賦稅徵收。”
“臣遵旨。”
作為崇禎皇帝在北直隸治下,所選定的對外開海要地,天津能否發展起來,會影響到崇禎皇帝不少謀劃。
別的不說,單單是糧食儲備這一條,就足夠了。
現階段的大明,算是步入到災害高發期,等再過上幾年,會有一場牽扯地域極廣、持續時間較長的大旱災,期間還會伴隨著各種災害出現。
倘若大明所儲糧食不足,那縱使現在把山陝兩地的流寇勢力,都給悉數鎮壓下來,到時也會爆發叛亂的。
“不過畢卿,張家口榷關那邊,涉及關稅徵收,一定要嚴抓起來。”
崇禎皇帝想了想,對畢自嚴說道:“現在聚集在張家口的商賈,數量相對還不是很多,可一旦商賈多了,難保出現以權謀私、利益輸送的事情。
畢卿是知道的,朕對這類事情很是厭惡,眼下國庫什麼情況,你這位戶部地官,要比誰都清楚。
這麼多需要用銀的地方,朕不希望看到,朝廷忙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卻便宜了一幫貪官汙吏!”
“陛下放心,臣已經做好了相應的部署。”
畢自嚴作揖道:“張家口榷關的大使,包括一應的官吏,兩年一換,包括榷關十三行這邊,那些所定的管事,五年一換。
不會出現待的時間長了,便生出不該想的想法,與此同時,榷關這邊的監察,是直屬戶部的……”
聽著畢自嚴所講的這些,崇禎皇帝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到底是大明的財相,所定下的這些部署,都是從實際去解決問題的,而非消極應對的,這才是他所要用的務實良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