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琉璃和千里鏡(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是要利用好傳教士,來吸取西洋的精華,摒棄所存的糟粕,發展壯大本土的科技體系。
大明在某些領域的發展上,其實已被西洋甩來一截。
若不趁早奮勇直追的話,那雙方間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拉得更大,這不是崇禎皇帝所想看到的。
畢竟身處在大航海時代的風潮下,大明不該只把眼界,僅僅侷限於大明本土,更要學會放眼看世界。
“五萬兩銀子夠不夠?”
崇禎皇帝放下千里鏡,想了想,說道:“鑽研千里鏡這個事情,要在武備院這邊,定下相應的調調。
要根據不同的需求,來製造出相應的千里鏡。
對了湯若望,在西山武備院那邊,所聚攏的那些傳教士中,是否有精通玻璃製造的人才?”
“陛下說的是琉璃?”
湯若望略帶遲疑,看向崇禎皇帝說道:“有的,據臣所知曉的情況,至少有七人,精通琉璃,尤其是……”
“有就好!”
崇禎皇帝伸手對湯若望道:“這樣,等你們離宮回西山後,將那些精通琉璃的傳教士,全都調到一個地方。
王伴伴,你叫內廠這邊,篩選一批年輕的工匠,去西山接受培訓。
琉璃的燒製事宜,要叫他們儘快學會,朕要在皇莊這邊,建造幾座燒製琉璃,生產琉璃的廠。”
玻璃這種東西,很早就製造出來了,不過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大明,包括先前的元朝等,並未將這一產物,有效的利用起來。
玻璃製品在大明治下,是很稀缺的,也是相對昂貴的。
可在崇禎皇帝的眼裡,那就是一堆沙子,經過特殊的工藝生產,所製造出來的。
要是皇莊這邊,能掌握相應的生產工藝,批次生產玻璃製品,販賣到大明各處去,那絕對是不錯的進項。
“以後武備院這邊,每月都要呈遞一封奏疏。”
看著宋應星、湯若望他們,崇禎皇帝繼續說道:“除了研製火器火炮外,像其他方面的製品,也要多多探討。
具備實用價值的,不管需要多少銀子,朕都會及時劃撥的,不要覺得浪費銀子,從事研究這一塊,花再多的銀子,朕都不心疼。”
若非現在的大明,就是傳統的農耕大國,連基礎的原始工業體系都沒有,崇禎皇帝都想叫宋應星他們,鑽研蒸汽機了。
有了這一神器,在鋪設成規模的鐵路,那大明將會邁向何等的方向?
不過沒有成建制的科技基礎,乃至是原始工業體系,崇禎皇帝是不會想這件事情了。
不現實。
連走都還沒學會,就想跑,那不純粹的異想天開嗎?
“陛下放心,武備院這邊,定然會好好做事的。”湯若望聞言,當即表態道:“絕對不會辜負陛下的厚望。”
看來傳教的魅力,讓湯若望這幫西洋傳教士,一個個都想爭取信任,這樣天主教才能在大明壯大。
瞅著態度積極的湯若望,崇禎皇帝的心裡暗暗說道,不過天主教也好,別的教也罷,想在大明傳播,那不符合統治核心,不接受改造,肯定是不成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