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動作(1)(第2/2頁)
章節報錯
今天倒下一個八大賊,誰又能真的確保,明天不會再興起一個八大賊?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國朝為何要關閉榷場?這不與先前關閉榷場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嗎?”
天子想重開北疆榷場?
可真的選擇重開,那又該怎樣避免類似通敵案的情況?
畢自嚴神情凝重,心裡卻思索起來,當前大明在遼東那邊,整體優勢很弱,建虜八旗之勢已起。
若是真的恢復北疆榷場,那時間一長的話,豈不愈發對建虜八旗有利?
看著沉默不言的畢自嚴,負手而立的崇禎皇帝,很容易就洞察到其心中想些什麼,但大明這種簡單粗暴的關閉榷場,被動的對建虜八旗貫徹經濟制裁,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太過於簡單粗暴,明顯就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這北疆榷場一關,家賊碩鼠爭先賣國牟利,蒙古各部失去貿易渠道,唯有年年侵襲劫掠北疆。
“畢卿,朕打算重開北疆榷場。”
崇禎皇帝一甩袍袖,神情正色道:“但現階段只開張家口堡一地,之後怎麼增開,要根據情況來定。
但是重開榷場,並不代表什麼東西,都能帶到榷場去販賣,國朝這邊,必須加強對榷場的監管力度。
同時朕打算賦予內廠和錦衣衛監察權。
為了方便榷場管理,朕有意創立榷場十三行,明確各項制度,劃分準賣品和禁賣品,有戶部直管,詳細的章程,朕都寫明瞭,畢卿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針對重開榷場,執行經濟制裁一事,崇禎皇帝想了很久,最終還是否定了,從內廷抽調太監群體,全權接管榷場的想法。
萬曆朝外派鎮守太監,所產生的前車之鑑,那是歷歷在目的。
內廷的太監、宦官群體,離開了大明天子的視線,就是一群狼,自身加持的光環,縱使是再好的人,那終究有被腐蝕的時候。
說到底被閹割的宦官,心理都是扭曲的。
“陛下…這個榷場十三行,真真是不錯的解決良策啊。”
畢自嚴翻看過手中文書,雙眸微張,對崇禎皇帝說道:“若能做好此事,牢牢監察住榷場十三行,敢有通敵者直接逮捕,抄家處決,並重金懲罰該行商賈,行連坐之實。
那麼重開的榷場,就能有效避免禁賣品被暗中售賣出關,而那些個準賣品,又能以高價削弱蒙古各部、建虜八旗的底蘊。
此策甚善!
若真能推行起來,國朝每年至少能增兩百多萬兩的稅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