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段時間的理政下,內廷、外朝、軍隊、廠衛等等,崇禎皇帝採取的就是兩手準備同時推進。

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前者是提拔能用的人,幫助自己制衡朝堂,穩住局勢,使得大明不進一步糜爛下去,逐步改變些局面。

後者是培養能用的人,等到局面改善不少,而先前所用的人,有些腐化掉了,有些不能用了,就再替換過來。

在晉升渠道都被守舊派把持,崇禎皇帝必須另闢蹊徑,給自己統御大明,多培養一些人才,不然處處受限於人,那做的再多終究是無用功。

曹化雨走了,帶著崇禎皇帝所給的奏疏,心思駁雜的離開軍機處,崇禎皇帝也開始了忙碌的狀態。

從凱旋歸朝後,在崇禎皇帝的精心部署下,軍機處、內閣,內廷、外朝,都在按照崇禎皇帝預想的方向前行。

或許內閣、外朝這邊,多數的大臣,都不願看著不利於他們的局勢發生,但崇禎皇帝一項項安排,卻使得他們猝不及防。

……

“經過這十餘日的奮戰,諸卿夜以繼日的忙碌,很好的辦成朕交代的差事,不錯。”崇禎皇帝看著眼前堆放的奏疏,對王洽、李邦華、周延儒、徐光啟、溫體仁等一眾軍機大臣、參贊大臣讚許道:“諸卿果真沒叫朕失望,你們的功勞,朕都記在心裡,在接下來要召開的大朝議中,朕會授賞的。”

天子要召開大朝議?

王洽、李邦華、周延儒這些大臣,聽到崇禎皇帝所講後,一個個心裡一緊,露出各異的神情。

回想起過去這段時間,面對天子的催促,他們是忙的腳不離地,對這次建虜進犯,所衍生出的一應事宜,都進行了相應的處置。

從評功授賞,到統計遺孤遺孀之事,那樁樁件件,快將他們逼瘋了,好在最後他們都撐過來了。

“行了,都下去休息吧。”

看著眾人的反應,崇禎皇帝說道:“大朝議上,可能會出些波瀾,到時朕希望諸卿,能站在大明社稷的角度,做些什麼。”

“臣等遵旨。”

錯落的應喝聲下,藏著眾人不一的想法,崇禎皇帝所講的這些話,叫王洽他們,心裡生出各異的想法。

‘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在王洽他們離開後,崇禎皇帝看著眼前的奏疏,心裡卻感慨道:‘沒想到這次建虜進犯大明,竟死了這麼多將士,除了隨駕出戰的各部外,先前抗擊建虜的明軍各部,戰死的可真多啊。’

在自己的催促下,以王洽、李邦華為首的軍機處,將這次建虜進犯大明,期間所發生的種種,都詳細的整理了出來。

相比較於那些立功授賞,要支出的一應錢糧,崇禎皇帝更在意的卻是大明的血性,在過去一場場戰敗中洩掉了,錯非是這樣的話,建虜這次迂迴作戰,進犯大明,也不可能死掉那麼多將士,北直隸這個基本盤的調整,在崇禎皇帝看來,已然是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