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毛文龍被袁崇煥矯詔擅殺一事的影響,以陳繼盛為首的東江軍將校,其實心裡對朝廷多少都產生不滿,尤其是他們東江鎮這邊,所撥發的糧餉,包括軍械等,那永遠都是最遲的,或者就是調撥一部分。

其實在崇禎皇帝的戡亂救國之詔,傳到他們東江鎮這邊,有不少的將領,是不願意奉詔勤王救駕的,畢竟朝廷那樣區別對待他們,眼下遇到建虜侵犯的危局了,又想到他們東江軍了?

面對這樣的一種態勢,沉穩的陳繼盛還是力排眾議,決定出兵勤王救駕。

有意思的是,凡是表達不想奉詔的將領,悉數被陳繼盛調到馳援的隊伍中,願意奉詔的都留到了東江鎮。

對陳繼盛這樣的決斷,沒有人知道其心中是怎麼想的。

“別動不動就說‘死’字。”

崇禎皇帝微微一笑道:“難道活著就不能為朕,為大明效命嗎?你即刻奉朕口諭,於勇衛營主將周遇吉一道,趕赴遷安城方面,去叫袁崇煥過來見朕!

讓毛承祿、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幾人,隨你一塊兒前去遷安城,記住,不準發生衝突。”

講到這裡的時候,崇禎皇帝臉上的笑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卻是凌厲的神情,這是他倒袁的第一步。

“……”

陳繼盛聽聞此言,愣住了,面露錯愕的抬起頭,看向神情凌厲的崇禎皇帝,心裡不由得一震,忙低首應道:“喏!”

“去吧。”

對於陳繼盛的反應,崇禎皇帝是能想象到的,畢竟袁崇煥跟他們東江軍的關係,在大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矯詔殺了他們東江軍的領頭,這對那幫驕兵悍將,尤其是毛文龍的義子義孫,那沒有一個不仇視袁崇煥的。

倒袁,是他要辦的事情。

就袁崇煥這樣的政客,若再留在遼前的話,那他的平遼主張就無法貫徹,更別提這次迎戰建虜,袁崇煥的種種表現,還有建虜進犯大明一事,誰都保不住袁崇煥。

調整東江鎮的部署,也是他要辦的事情。

就心裡藏著對朝廷不信任、怨氣的那幫驕兵悍將,倘若不譴派陳繼盛他們,隨周遇吉一起前去遷安,把袁崇煥帶到自己跟前,只怕很多人的心裡,都會誤以為自己要除掉他們,到時必生兵變。

身為大明的天子,一刀切的事情不能有,這太過於簡單粗暴,不符合天子身份,崇禎皇帝是不會做這等蠢事的。

制衡才是王道,才是帝王之道。

把陳繼盛、孔有德這幫東江軍將領,留在京畿這邊,能起到的作用更大,穩住朝堂的亂局,是擊敗進犯的建虜後,首要去做的事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