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裡,崇禎皇帝便朝懸掛的地輿圖走去,孫承宗、盧象升他們見狀,忙跟著就走了過去。

“受今天一戰的影響,進犯我大明的建虜主力,多半都退守在三屯營城內。”崇禎皇帝指著地輿圖,神情正色道。

“而周遇吉所領勇衛營,已抵達左翼後陣,與留守的忠勇軍所部匯合,現在洪山口與三屯營間的聯絡,算是被我大明主力割裂開來。

所以依著朕的想法,明日,我大明再戰建虜,周遇吉所部攻打洪山口,我軍主力攻打三屯營。

這樣,就算攻不下三屯營,但也要將洪山口拿下,從建虜手中拔除掉洪山口,這樣他們出入關內外的通道,就只剩下龍井關、喜峰口兩處了。

朕召諸卿過來,就是想問問你們,麾下各自統屬的兵馬,明日能否進行高強度的攻城戰,再度狠狠力挫建虜計程車氣?”

仗打到這份上了,站在戰略層面,能儘量不給建虜喘息機會,那崇禎皇帝是不會浪費一天時間。

但具體到戰術層面,崇禎皇帝還要聽聽孫承宗他們的意見,以確保後續戰事,絕不會出現任何意外。

“陛下,臣覺得可戰。”

孫承宗走上前,神情正色道:“今日一戰,我大明出戰各部兵馬,打出了血性,叫建虜知曉了我大明的厲害。

不過明日之戰打完,若不能順利攻破三屯營,那想再發動大規模攻城戰,必須等後方補充足夠的震天雷,還有袋裝顆粒火藥,袋裝鉛彈才行。

不然僅靠麾下將士的命去拼,那傷亡太大了,這有悖我大明現在所取得的優勢。”

孫承宗不怕明日之戰,但他怕崇禎皇帝被今日所取勝利,所矇住雙眼,覺得建虜的實力不過如此。

“臣附議!”

“末將附議!”

盧象升、孫祖壽緊隨其後道。

見孫承宗他們這般,崇禎皇帝露出笑意,說道:“你們啊,不會以為朕被今日一戰的勝利,就衝昏頭腦了吧?

真要是那般的話,朕也不會冒著風險,把孫師你們召來,放心吧,朕明白你們心裡的顧忌,也知道我大明取得當前優勢,所付出的代價。

朕還是那句話,該打的仗,必須要打,但不該打的仗,絕不打,朝中的一些文官,不拿我大明將士的命,當命看。

可朕不是這般!

既然你們都同意明日之戰,那就儘快返回各自陣線,召集麾下將校,商討三面合攻之事吧。

記住,不能拿麾下將士的命,去給朕填,明日之戰的目的,是分散建虜注意,必須奪回洪山口。

若有機會拿下三屯營,就拿,若時機不成熟,那就等!”

“臣等遵旨!”

看著領命的孫承宗幾人,崇禎皇帝心生感慨,幸好在自己麾下,有這麼一幫務實的良才在啊,不然想戰勝進犯的建虜,只怕難度係數會更高。

叫不懂軍事的朝中文官,來幫自己分憂,只怕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文官的那套仁義之師當行仁義之戰,想想就覺得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