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震怒之後,還需要安排一應事宜。

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皇帝沒也有忍著的心,所以直接打啊,幹他們!

皇帝氣得直咬牙,又安排了不少的武將直接去西北,西北附近幾州,有駐軍的,也給了虎符,直接調兵過去支援。

當然,只是這些還不夠,還有後備軍需得準備起來。

西北不比西南,西南氣候環境都不錯,種糧的話,還能產不少。

只不過西北就不行了,風沙大,雨水還少,那環境惡劣的,人都勉強能住。

所以,想種糧?

一年到頭能收回來一點就不錯了,有的時候一場風沙來了,啥也不剩下了。

這個時候打仗,軍需肯定是不足的。

好在,這兩年玉米推廣的不錯,所以去年大豐收,其他各地還是可以調糧的。

這種事情,只要朝廷支援,其實這仗相對也好打。

吳家軍都厲害著呢,守住邊關,甚至是抵過南國來擊,都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後備軍需別拖後腿,或是別有一群拖後腿的朝臣就行。

別前方戰士在浴血奮戰呢,後備這些朝廷,天天在那裡苟著說要講和。

這訊息傳到前線,那將士們不得氣死了?

這個時候,皇帝的態度十分重要。

想講和的朝臣也有,但是皇帝一聲令下,說打,誰敢說不?

陛下盛怒之下,還敢露頭的……

呵,但凡有這個膽子,他們也不至於是主和派。

所以,這個時候,老實的苟著吧,不然就容易被陛下抓了典型。

要知道,陛下狠起來,那真是揮劍砍朝臣的!

冬暖其實也幫不上什麼忙,後備軍需也不可能從京城直接調。

山高路遠的,等他們這邊的糧草運過去,什麼都涼了。

所以,還是就近從西北各地調取。

這場仗從六月開打,之後一直沒停。

等到八月下旬的時候,那邊還打著呢。

西北吳家軍將士英勇善戰,倒是抵住了南國的二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