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乘風的迴歸,帶來了武成侯的書信,也代表著蕭晨計劃的開始。

這對於蕭晨來說,是最大的好訊息,也是一切的開始。

皇宮,蕭永安的書房之內。

此刻的蕭永安正在看向武成侯的書信,其實對於當年的秘聞,武成侯知道的也比蕭晨要多出很多。

當初武成侯既然可以收留白玲玲,說明對於武安君也是十分尊重的存在。

聽聞蕭晨想要為武安君謀反,自然也寫下了一封奏摺。

看完了這奏摺的蕭永安,深深的皺了皺眉頭。

武成侯如今,也算是大夏軍方的第一人了,雖然還有北境的關月侯存在,但是武成侯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武成侯的意見,蕭永安自然要考慮一番。

只是當年的案子,是沒那麼容易重新翻案的。

隨後一連三天的時間,跟蕭晨所料想的差不多,文武百官紛紛開始上書,請求蕭永安重新調查當年武安君謀反一案。

其中大部分都是當初武安君的舊部,這些舊部的將領,雖然在當年沒有跳出來謀反,但是他們每一個都曾經在武安君的麾下任職。

這個時候也紛紛跳了出來,還有一些就是當初受到過武安君恩惠的人。

一封封的奏摺,擺放在蕭永安的面前,整個朝堂都成為了一片菜市場。

雙方的人馬在朝堂之上,不斷地爭論。

據理力爭,也讓蕭永安一陣的頭疼。

關於武安君的事情,也在極短的時間內,席捲了整個帝都城。

似乎所有人都開始感興趣,當年發生了什麼。

多方的壓力之下,讓蕭永安深深的皺起了自己的眉頭。

只是現在朝廷之上雖然混亂,但是大部分都是以武成侯為首的武安君舊部。

並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大臣站出來,這也讓蕭永安沒有下定決心,畢竟如今的局面雖然混亂,但是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可是這樣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蕭永安就必須做些什麼了。

這也是當初諸葛清風提出需要太師府幫助的原因。

因為這些舊部,就算鬧的再厲害,他們的話語也終究作用微小。

在蕭永安的主觀上面,他們所上書的不是這一件事情,而是當初的情誼。

就比如你在考試的時候,考官你是你六舅,那麼你考出的成績,是一定會被懷疑的。

所以蕭永安雖然有些頭疼,可是也並未下令做些什麼,只是默默地看著朝堂之上的爭論。

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似乎只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登高一呼,就可以解決如今的麻煩。

而這個人選,也是蕭晨最為頭疼的存在。

這幾天的時間,蕭晨再次找到了諸葛清風,而足智多謀的諸葛清風也沒有了什麼辦法。

在宋雅不幫忙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可以幫助他們開啟如今的局面。

而蕭晨也不好意思在去找宋雅了,畢竟上一次宋雅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了。

但是這樣耗下去,彷彿也不是辦法。

日子一天天的流逝,帝都城似乎也更為混亂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