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集都有一個大主題去講述。

故事自帶反轉,一切都在偶然與必然中尋找到關鍵證據。每一個反轉都揪心,讓人看著淚水就在眼眶裡打轉。

還有一種溫柔環抱悲傷的感覺。

結局的時候,一點點的伏筆在最後轟然掀起。

讓人忍不住感嘆:原來如此!

這部電視劇就是。

其實它乍看只是個職場劇。

不過包裹在法醫的身份裡面:傾注對社會、生死、公平種種概念的思考。

簡單來說就把所有的潰爛與希望,一層一層解剖給你看。

但讓人看完之後,偏偏還有一種東方式的含蓄感動,很難讓人不愛上這部電視劇。

李浩宇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他還是有點猶豫。

畢竟這一次可是他的第一次長篇連載,如果反響不好的話。他天才作家的名頭可就砸了。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李浩宇可不能全文照抄了。

畢竟他只記得的劇情。

具體的改編和完善只能靠他自己了。

他需要重新構建一個完整的世界,還要保持人物的統一性才行。

再加上電視劇的背景還是現代,直接搬來用也是不行的。如果只是直接拿來主義,那就會造成水土不服的情況。

比如李浩宇穿越前正在播出的。

作為全劇力捧的男主,反而被出場時間不足十幾分鐘的特別出演男二,完全的碾壓。

這固然和演員的發揮有關係。

其實更重要的是,男女主角的人設本來就不討喜。

李浩宇以前在當製片人的時候。圈子裡其實一直流傳著一句話;男主是讓女主愛的,男配是讓觀眾愛的。

這句話也是很多專業人士也是認可的。

因為主角的人設,其實是多方意志妥協後的產物。

他們既要是好人,言行必須符合大眾的道德標準,又要推動劇情發展,還要弘揚正能量。

這種設定讓主角們身上找不到缺點,但也容易顯得無趣。相比之下配角純粹的多,創作者可以在他們身上盡情創造空間。

就拿李浩宇自己來說,他就很鍾愛有血有肉的反派人物。

不僅是因為他們內心複雜,個性突出。更是因為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反而更容易在他們身上寄託情感。

其實就連李浩宇自己也是這樣的想法。

李浩宇以前自己看電視劇的時候,根本沒想那麼多。就像當初他看裡的安陵容,簡直讓李浩宇恨得牙癢癢。

但是李浩宇多年後再看。

李浩宇的感官卻截然不同了。

他也經歷了從討厭安陵容到理解安陵容的過程。因為李浩宇在她身上看到了出身平凡,拼盡全力只到達別人起跑線的自己。

安陵容變壞,是因為內心的不甘和嫉妒。

但誰的心裡沒有過黑暗面呢?

同樣讓李浩宇的意難平的例子,還有裡的江玉燕。畢竟童年電視劇裡白月光,其實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