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變成香餑餑(第2/2頁)
章節報錯
果然跟他想的一樣,對面的吳玲是一個長相軟萌的妹子,果然沒有白費他一番嘮叨。
當然接下的投資機構遠遠不止這麼一家。
除了IDG資本,還有紅杉資本,創意工廠……...
至少有大大小小十來家投資公司打來了電話,他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想要約李浩宇見面,然後聊聊投資的事宜。
但除了IDG資本的那個小女生之外。
其他人都被李浩宇拒絕了。
李浩宇也和這些投資機構打過不少交道,也知道了他們這些投資機構的投資機構的做事風格。
幾乎所有的的投資機構,他們只是追求未來回報率及利潤空間!
舉個簡單的例子,這些投資機構如果投一個億,佔據蝸牛遊戲股權10%!而隨著蝸牛遊戲不斷推出遊戲,公司盈利增加。
企業賺錢了!股權更加值錢!可以稀釋掉2%變現!這2%可能就已經是一個億,他們之前投資本錢就都回來了!
剩下的8%的股權就是他們純賺的了,隨著蝸牛遊戲不斷升值,這一部分的價值也會遠遠超過他們當初的投資。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世,出來那麼多企業家和投資機構鬧掰的原因。
其實雙方就是純粹的投資與被投資的關係,不摻雜太多情感因素,一切按照協議辦事。
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齟齬,其實也遠比外界知道的多的多。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他們只投賺錢專案,而不是給企業提供貸款業務!
《控衛在此》
投資人之所以願意投資某個專案,是因為他們看好該專案未來產生高回報的潛力,至於公司的死活,其實他們並不是很在意。
只需要讓他們撐到套現離場的時候就夠了。
創業公司引進發展資金的同時也是引狼入室。要不然也不會有企業創始人被投資人踢出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了。
說白了投資人與創業者分屬兩個陣營。
錢好拿,但是一旦拿上投資機構的錢。他們就會希望能介入公司管理層的人事安排與日常管理。
甚至還會透過坑爹的對賭協議或引入新投資人等相應條款來約束創業者,以避免創業者損害自己的利益。
對賭協議無疑是個天坑。
大部分創業者還是很難玩的過投資公司的。
你有本事,甚至可以白拿投資。你沒本事,你傾家蕩產。誘惑大不大?你有沒有魄力,敢不敢籤對賭協議?拿身家性命賭一把。
這就是對賭協議。
最有名的桉例蒙牛和摩根士丹利籤的對賭協議,蒙牛直接賭贏了華爾街金融界的頭號大牛摩根士丹利賺了二十億。
還有就是明星裡拼命女郎楊冪也透過對賭。
讓當時公司價值還是千萬級別,3年完成了盈利3個億對賭條件,一舉從打工人變成了企業家,也讓自己成為了豪門。
不過這些都是極少數的幸運兒,大部分人還是被投資機構坑的連骨頭都不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