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首都、魔都這樣的城市,壟斷商家的難度非常大,但在三線城市裡因為商家數量少,壟斷商家的難度就小很多。”

“這樣好團就能在對手撤退之後的尾部城市先盈利,快速決出勝負之後,再將盈利補貼給頭部城市中去繼續競爭。”

至於拉手網根本不足為慮,即便沒有好團網,他也很難在團購賽道活到最後。

創業者這件事,本來就是不瘋魔不成活。

他不斷的創業,卻不把創業當成一項事業,只把創業看成了一門生意,還是一門他自己賺錢的生意。

即便有的創業專案失敗了,投資人的錢虧光了,他自己的腰包卻鼓了。

焦點網也算是他的心血,他卻因為網站體量問題發展潛力較小,毫不留戀地賣掉焦點網站套現離場。

這樣的人說不上失敗,卻也很難獲得大的成功。

據我的瞭解,吳波疑心病也很重,很難放權讓手下去負責。自從有高管離職去了別的網站,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吳波就更加不相信外人,疑心也更重了,深陷惡性迴圈。他幾乎不相信手底下的每一個人。隨時隨刻都懷疑手底下人的忠誠。

從他們的管理制度就能看出來,拉手網居然還實習政委制這種上世紀的制度。

不僅僅讓很多地區負責人壓力山大的同時,還不能放開手腳去幹活。而他們的員工也不知道誰是真正的領導者,該聽誰的話都不清楚。

甚至還有傳聞,說吳波還喜歡讓身邊的親隨去監督各個地區負責人的工作,美曰其名叫賦能援助,實則不就是為了安插眼線們。

這讓本來和諧的地方也永無安寧之日。

這種形式權力下放,還不如不放,只會讓手底下的人離心離德。

而好團網則和拉手網情況恰好截然相反。

如果放在另一家創業公司,有幾個聯合創始人的話。這個決策可能因為大家的意見分歧,導致難以透過集體決策。

就算經過討論透過,也會浪費很長時間去溝通和說服其他人,從而白白浪費最佳的時間。

儘管好團經歷了兩輪融資,但李浩宇仍然保持絕對控股權。

更重要的是他在融資的時候,他就透過投票權委託發方式,將投資方將其投票權委託給自己,這樣即便以後他之後的股權不足30%,仍然能在好團上市前掌握過半數的投票權。

換句話說,好團網還是李浩宇一個人說了算,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一言而決,他的意志也就是公司的意志。

對於公司的戰略決策,大家可以有討論的空間,也可以有疑惑的地方,但是隻要敲定之後必須無條件地執行。

討論可以民主,過程也可以集思廣益,推行的時候就需要有人負責拍板才行。

黃慶森提示道,“我們之前投入了那麼多時間和金錢,不就是為了覆蓋商家爭奪使用者。如果我們就這麼輕易退出,拉手網這些對手不是想白撿一樣……”

李浩宇滿臉壞笑,胸有成竹的說道,“放心就算是我們不要的,也要讓他們付出昂貴的代價才行。”

大家大眼瞪小眼,都等著他進一步說明。

“大家放心吧,不過有些話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不靈了。大家就和我一起往後看吧。”

李浩宇敲定了好團網戰略方針。

手下人也立刻行動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