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中國很多家庭和學生來講,都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十二年醞釀一花開。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為一生不留遺憾。

高考的意義,並非一個分數,一張文憑。

而是經過非人的煎熬,歷經三年的黑暗和錘鍊後,你能以更加強大的內心,去迎接餘生那一場場不可預測的考試。

高考前一夜,李浩宇什麼題也沒做,也沒有再複習。

不是他不重視高考,正是因為他太在乎,所以更要放平心態。

古語有云:每遇大事,必有靜氣,靜則神明,疑難冰逝。

意思就是,只有靜下來,才能讓自己不受負面影響。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在危機中找到機會,變壞事為好事。

李浩宇選擇釋放壓力的辦法是畫畫。

一天時間,他都對著窗外的街道信馬由韁地畫著。雖然畫的都是抽象派畫作,誰也看不懂的那種。

但別說到了後面。

他的心情還真平靜下來了。

.............

李浩宇來到考場,看到手中的試卷。

他才意識到高考已經開始了。

高考第一科,考的是語文。

這也是李浩宇最有自信的一門。

畢竟他幾年在教育機構工作的日子,也不是毫無作用的。

近幾年語文命題的趨勢,不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就能應付考試。考題反而開始聚焦學生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效能力的考查。

重點不再是過去單個知識點、或者單個型別,而是整體綜合性素質的考查。

李浩宇很快遇到第一個難點古文翻譯。對於古文翻譯來說,很多人得分不高的原因是“踩點不到位”。

簡單地來說,其實就是找不到文章表達的重點。

其實面對古文翻譯,只要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抓住古文想要表達的中心的思想即可。

即便是不理解文章一所也不用著急,可以透過一些答題技巧來密閉。李浩宇總結了古文翻譯的六字真訣:

“對”,即對著字翻譯,一字一譯;

“留”,保留文中的特有名詞,如地名等;

“刪”,刪除不必要的字,如語氣詞等;

“換”,即將文言文換成現代文;

“補”,補充文言文中有省略的地方,如省掉主語、賓語等;

“調”,即調整到更符合現代文的語序。

沒多久,李浩宇就搞定了古文翻譯。

他的基礎知識購牢固,再加上掌握了答題技巧。

他答題速度也很快,很快就寫到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