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癭病(第2/2頁)
章節報錯
宋筠隱約記得這病和碘鹽的發明有些關係。
她連夜翻了空間裡的生物課本,找到這樣一段話:
大脖子病又稱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是由於地方性缺碘,甲狀腺細胞增生造成的……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甲狀腺激素主要調節人的新陳代謝,促進人體生長發育。
果然,再一想含碘量高的食物多是海產品,而整個西北地區也沒什麼海域,那當地的百姓體內缺碘就可以理解了。
得了,這又是一個急需父母官解決的問題。
畢竟,缺碘不僅僅導致脖子處不美觀,還影響人體的發育和新陳代謝。
最好的辦法還是把含碘的食物磨成粉,加在每個人都必須購買攝入體內的鹽裡。
但這又有個問題,鹽政這種事,輕易不能碰,誰知道你原本只是為百姓健康的考量,會被別人扭曲成什麼含義呢?
但直接要求有症狀的百姓買海帶紫菜,又很難讓人信任。
而且官方著手容易引人詬病。
最後還是得讓專業人士來負責此事,那就是大夫。
正好,沈城夫妻倆之前在一個村落借住,幫當地百姓看了不少病,基礎的信任度已經有了,那就直接讓他們再跑一趟去推進治療癭病的程序。
等他們做的事有一定效果之後,再由官方出面提倡百姓多吃海帶紫菜等海產品。
當然,這其實也有問題,那就是百姓不吃海產品,是因為他們不想吃嘛?
不,是因為他們吃不起。
所以哪怕他們相信了這件事,真的有錢去買的還是少數。畢竟比起餓死凍死,只是得個大脖子病,他們還是願意忍耐的。
所以,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經濟發展上面。
果然,經濟發展是第一生產力啊。
要增強百姓健康情況,要加強邊防,要減輕文盲率,要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種種種種,落腳點都是一個字——錢。
帶著這樣的重擔和決心,宋念更改了原本的工作計劃:
他本來想著接見一下城中計程車人,表達一下他對精英階層的重視和安撫,表明重視文教的決心。
但此刻他想著,還是趁著春耕開始之前,先下鄉走訪一趟吧。
正好也帶上家裡的幾個沒怎麼經歷過窮困的孩子——包括田家兄弟倆,別看他們一直生活在村裡,但黎陽縣本身比較富裕,田家家境又不差,所以人間疾苦這種事,他們也沒怎麼經歷過。
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題外話------
自己開始寫後,就越來越佩服那些自設一個完整世界觀還能寫得完全不亂的大神們,像我,就一條主線,寫得時候都覺得需要交代的東西太多以至於不知道該寫哪個……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