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積極了起來,寫好給沈氏的信後,就過來和宋筠拿信。宋筠被王雅維和沈諾帶著在外面逛了幾次,也給家裡人買了些禮物,乾脆隨著劉氏的信一起捎了回去。

沈家託人給宋家送信的時候,宋家的氣氛也不算好,這就要從頭說起了。

宋筠走得猝不及防,宋老太太一開始絕不願意承認她擔憂的,反而顯得很惱怒。

隨著宋筠到了王家,李氏又很貼心地給宋筠往家裡報了平安,宋老太太不擔心了,也有空找兒子兒媳婦算賬了。

以宋老太太的性格,找麻煩肯定是明明白白地找麻煩,絕不陰陽怪氣,在宋念夫妻連著被大罵了三天後,宋老太太突然反應過來:

自家那從未離開過家的孫女兒,只帶了一個七歲的丫鬟就要去外祖家寄人籬下了。

沒錯,宋老太太不覺得去王璞家會受委屈,畢竟那是她最信任最依仗最有出息的親外甥,但是沈家,她可沒那麼放心了。

她相信親家公親家母不會虧待外孫女,但卻對沈氏的嫂子沒有信心,怕她嫌棄自家孩子。

這麼想著,她忍不住又要罵了:

“世上還有這麼狠心的爹孃,把五歲的孩子扔到陌生的舅母手下討生活,你們多給她帶個丫鬟都好啊。”

說到這裡,宋老太太一指沈氏:

“說得就是你,你但凡把白穗給她帶上,我都沒這麼擔心!”

沈氏知道婆母是為了自己女兒擔心,也沒反駁,默默聽著,更何況她也挺擔心女兒受委屈,倒不是怕被怠慢,而是怕她去了拘束。

沈氏的確也想讓宋筠帶著白穗一起去的,好歹有個大人跟著。只是宋筠去府城是為了撒歡的,可不是為了被人繼續管著的,好說歹說勸住了沈氏。

沈氏對爹孃和嫂子都很放心,再加上還有王家,就隨了女兒心意了。

如今被婆母這麼一提,到底還是有些後悔。

宋老太太當著兒子兒媳婦面,沒辦法承認自己的愧疚,私下裡卻對著青麥唸叨:

“都怪我,孩子就是想讀個書,我應了便是,到時候筠姐兒能讀書,茹娘也能常見孃家人。就趙老太太那被大兒媳婦治得服服帖帖的樣子,想她也不敢欺負我女兒。唉,真是豬油蒙了心,腦袋勾了芡,我當時怎麼就死活不答應呢?”

青麥被沈氏治了一場,之後又被沈氏私下安撫了幾次,總之,雖然不至於對沈氏多真情實感地投誠,卻還是比較敬畏她,此時聽宋老太太這麼說,也有心幫沈氏敲敲邊鼓,試探地說:

“老太太還是疼孫女的,不過是當時沒想這麼多罷了。如今也不晚,等筠姐兒回來了,老太太答應讓她去讀書便是。我聽說趙家的小娘子很喜歡咱家筠姐兒,說不得還是為了筠姐兒才找的先生。”

青麥歪打正著猜到了部分真相,宋老太太雖然不信,卻還是覺得被安慰到了,自家丫頭討人喜歡,那是肯定的。

越這麼想,她就越希望孫女兒早點回來,能告訴她“祖母同意你去趙家讀書了”,這種迫切的情緒之下,宋老太太有些失眠,沒幾天就和兒媳婦一樣,頂了一對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