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以為宋筠回想起了不好的回憶,忍不住用手摸了摸她的臉,輕聲說:

“沒事的,這個哥哥會好的。”

宋筠點頭,繼續說:

“自那之後,我就一直很怕我身邊的人得了這種病,前段日子隨我娘去逛集市的時候,碰到一個胡商,他說他那裡有種神藥,可以治這種病。我想著,我想著院內的那個哥哥或許需要呢?只是我也不確定,能不能治好。若是不能治好,我們會不會被遷怒?”

李氏沒料到是這樣的事兒,說實話,她不太信這個胡商所謂的神藥,而且的確要冒很大風險。

只是,眼睜睜看著一個孩子這麼死去,她也不落忍。而且同為官家女眷,她和唐夫人多少還是有些接觸的,知道對方是通情達理的人,或許並不會遷怒與此。

不過,她還是決定再看看,看看請來的大夫會怎麼說,如果對方說他沒法治,那時候再把藥拿出來。

想到這裡,李氏問宋筠:

“你的藥呢?”

宋筠連忙把背後的包取下來,把那瓶早就被研磨好的藥遞給李氏。

她是覺得這藥很大機率會管用的,只是古代人的確很難相信,畢竟對很多魏朝人來講,天朝上國之外的國家全是蠻夷,哪裡會有正經藥物呢?

李氏詳細端詳,發現這是個普通的瓷瓶,從外表看不出來什麼,這才開啟蓋子,嗅了嗅藥粉的味道, 一邊嗅一邊問宋筠:

“這藥怎麼吃呢?一頓的劑量是多少?”

宋筠早就測量過了,有個大概的數值可以參考:

“用溫水沖服,大人一頓一勺,孩子減半。”

李氏收了起來,沉吟片刻,這才下定決心:

“這藥,先別說是你拿出來的,就說是我買的吧。若是有效果,再告訴他們真相也不遲。”

宋筠又不是真小孩,哪裡不知道這是讓王家承擔了全部風險呢,人家有這個心意,是人家厚道,自己可不能生受了。

於是她很坦誠地說:

“伯母,我只是個小孩,無法對我拿出來的藥做擔保實屬正常,他們就是追究,也不可能明面上針對我家,伯母拿出來就不一樣了。更何況,若是我家被遷怒,伯父伯母總不會不管我們。若是伯母被遷怒,甚至影響伯父的仕途,我家卻很難幫上什麼忙。”

李氏知道她說的有道理,自己未嘗沒有這個考量,不過是不忍心把來做客的小孩子推出去罷了,如今見宋筠考慮得這麼清楚,也就順了她的意。

“那你等大夫診斷完後再拿出來。”

宋筠聽懂了她的意思,雖然有些猶豫,卻還是答應了。

兩個人回去後,唐家請的大夫還沒到,想來也是,如今醫術精湛的大夫基本都是老年人,恐怕也沒辦法騎馬趕路。唐家人又不敢輕易挪動病人,只能這麼等著。

宋筠又等了等,然後有些哀求地看了眼李氏,畢竟她手裡的藥並非激素藥物,起效時間慢,對重症的作用也不大,再拖下去就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