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陰謀的味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田富送完女兒,又在宋家吃了頓酒,才趕著車離開。
田滿並不是個特別羞怯的女孩子,只是對宋家不熟悉罷了,沈氏帶著她看了房間,又陪她說了會子話,她漸漸放鬆下來,也能和宋老太太聊聊自家祖父祖母的身體情況了。
不過,到底是年齡差距大,又不熟悉,祖孫倆很快就冷場了。宋老太太是個直率性子,不愛裝模作樣,立刻打發田滿去找宋筠玩了。
表姐妹年齡相差七八歲,不算小,但家裡就這兩個女孩,田滿也就能和宋筠聊聊天了,這麼左一句右一句的,宋筠也從田滿的話語中得出了退婚的真相。
宋筠勉勉強強透過田滿支離破碎的訴苦中拼湊出事情的大概脈絡,也覺得這事兒有貓膩了。
她倒是不知道那個什麼香樓和自家有什麼關係,只是從邏輯上來看,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掌櫃就不對勁。
首先,這是古代,在儒家文化和科舉取士的背景下,讀書人的階層是比商人高的。
一個酒樓掌櫃,說白了只是打工族而已。他的老闆如果是大商人,有官方後臺,那針對一個舉人還有勝算。
但是一個掌櫃,在宋家和他完全沒糾葛的情況下,去敗壞宋家的名聲,是冒很大風險的,除非這事兒的主謀另有其人。
其次,他如果真的想毀了宋家,完全不該這麼急地跳出來,還從田家入手。
但凡打聽過就知道,宋家的後臺是王家,他針對田家,最多讓宋念大義滅親一把,得個譭譽參半名聲。
只要功名還在,王家也沒和宋家斷親,宋家依然能在黎陽縣滋潤地生活。
所以,他們應該只是想警告什麼,讓宋家知難而退;或者是某方面看宋家不爽,卻又沒辦法,只能噁心宋家一下。
只是,做這事兒的人到底是誰呢?宋韻滿以為自己面臨的是雞毛蒜皮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卻沒想到還能碰到陰謀,真是刺激啊。
她胡亂猜測的時候,宋念也在思考這件事:
田滿知道的只是皮毛,事實上,在田滿來宋家沒幾天,這樣的流言便在縣裡傳開了。
一瞬間,彷彿人人都聽說了宋家借勢欺人、替外祖家搶人親事的行為,只是問他們從哪裡聽聞的,卻都說不上來。
甚至縣令也聽聞了此事,好在,他認為宋念是冤枉的。
作為一縣長官,他早就聽說了那樁美談,只是他和多數讀書人都敏銳地察覺到:這不過是那個夫子藉機揚名的手段罷了,張家子不僅不是獲利的一方,反而差點被斷了前途。
這也是有原因的,在古代,知識和手藝的保密性是很強的,偷師,天然為各行各業所不容。他被原諒,被免了束脩,讀書人只會覺得他的先生“有教無類”,卻不覺得張家小子是刻苦讀書。
除非張家子驚才絕豔,進入某個大儒的視野,那他倒真的有可能讓這段“偷師”的經歷成為佳話,否則的話,他接下來的求學之路,只會舉步維艱。
宋唸作為讀書二十餘年的舉人,不會不懂這其中的道理,既然懂了,他又怎麼會因為覬覦張家子的才華以勢壓人呢?他真想借自身的地位去幫扶外祖家,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人家。
縣裡有些讀書人懂這個道理,又因著和宋念有交情,便替他解釋;有些讀書人對宋念有忌憚甚至嫉恨的心理,便會在其中攪混水。
更有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天然向著弱勢的一方,反而使宋家陷入了輿論漩渦之中。
宋念並沒有著急,也沒到生氣的地步,早就確定了是誰在針對他們家,又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