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縣是個人口大縣,離府城也近,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商業區自然相對繁華。

宋家住在離集市比較近的地方,不過是過了幾道巷子,就到發了目的地。

大概是剛秋收完,無論是莊戶還是地主,手裡都充裕了很多,都來集市採買東西。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叫賣的小販,有趕著牛車驢車來賣糧的農戶,還有在路邊行乞的老幼病殘,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大的商店門首扎著“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店內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各種水酒;還有些小的店鋪,大約是賣些生活雜物、滷味醬菜。

宋韻仔細辨認著幌子上的繁體字,大概看出了這是茶坊、那是酒肆,還有腳店、肉鋪、藥鋪、雜貨鋪、醬菜鋪子、布莊等等。

她隱約記得,賣海外貨物的店鋪就開在布莊附近,那家店外面就常有擺攤的胡商,因此她一邊打量,一邊對著宋策說:

“大哥,我們去布莊看看吧。”

宋策左手牽著宋筠,右手牽著宋箴,一邊帶著弟弟妹妹在路上走,也隱隱有些興奮。

對小孩子來講,自己拿錢買東西,和父母給自己買東西,完全是不同的體會,哪怕是沉穩如宋策,明明不需要買布,卻還是一口答應了宋筠的請求。

宋二郎有些看不上妹妹沒見識的樣子,瞪了她一眼:

“布莊有什麼好去的?我們又用不上。”

他扭頭衝沈宋策撒嬌,

“大哥,去買糕餅好不好?我帶了零用錢。”

宋韻一巴掌拍在宋二郎腦後,直到他委屈地閉了嘴,才滿意地點頭,對宋策說:

“我們先去布莊逛逛,再買別的。”

十幾歲的夥計正站在門口招攬生意,看到幾個孩子並一個丫鬟,雖然知道這樁生意大機率做不成,卻還是很熱情地迎了上來,亦步亦趨地跟在宋筠身後介紹:

“小娘子要看看新來的布料嗎?顏色鮮亮,面料柔軟,正適合小娘子小公子穿。”

宋策再愛讀書,也沒到能鑑別布料的時候,昏頭昏腦地跟著夥計邊走邊看,忍不住想買點布,回家孝敬長輩。

宋筠看到宋策和宋箴被夥計的講解吸引了,想著自己出去幾分鐘,總是不會出事的,於是對宋策說:

“大哥,我去看看旁邊的碎布料,我想讓娘給我做個荷包。”

宋筠隨手向裡面一指,都是些粉藍粉綠的碎布頭,做衣裳是不能用的,拼拼湊湊做個荷包,確實可以。

宋策不疑有他,放開了牽著宋筠的手,只叮囑她看一會兒就過來尋她,又讓青麥跟著宋筠。

青麥有些心不在焉地在後面跟著,不知道想些什麼,等離開了宋策的視線,她才對吞吞吐吐地對宋筠說:

“筠姐兒,我有點事兒,你在此處看完了,就去尋哥哥們,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