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同的聲音(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青,這是周萍周阿姨,在《中國電影週刊》當主編。”
李素芝為張青介紹著今日的來客。
張青微微躬身問候:“周阿姨好。”
他這一點,是李素芝最喜歡的。
無論身份、身家的變化,張青見到長輩始終彬彬有禮,沒有所謂的氣場和派頭。
周萍是個年歲和李素芝相彷,但身材保養並不是很好,有些粗壯的中年女子,但相當熱情爽朗,笑道:“哎喲喲,你好你好!”
又仔細打量了番後,對李素芝高興道:“素芝,真是個好孩子!外面都說京城青少排場大,別說親近了,想接近都難。誰能想到,居然這麼有禮貌。”
李素芝微笑道:“難接近倒也沒說錯,不過不是排場大,就是性格有些內斂,不願和不認識不相干的人打交道。”
周萍驚訝道:“來找他的,多是業內人士,怎麼會不相干?”
李素芝笑了笑,道:“對張青來說,大部分就是不相干的人士。那麼多人,一個個喊著懷才不遇,想要張青扶持他們的電影夢想,音樂夢想。這些人不是不相干的人,又是什麼?”
周萍知道這位老同學的性格,打了個哈哈不再深聊,她展開紙筆,問張青道:“青少,我們可以直接開始嗎?我說話算話,說半個小時,就絕不拖延一分鐘!”
張青笑道:“周阿姨,叫我張青,或者張青同學都可以。”
周萍笑著點點頭後,收斂了面色,嚴肅了許多,問道:“連續兩部《黃飛鴻》引爆電影市場,觀影人數上雖然還不能和八十年代的《少林少林》相比,但票房之高,實屬罕見。請問張青同學,你覺得這種超高票房,是電影市場的常態,還是隻是因為《黃飛鴻》是內地、港島合拍的緣故?”
是不是很好笑?內地、港島合拍的緣故……
但這就是眼下電影圈裡公認的,《黃飛鴻》能大賣的主要原因。
張青道:“到底是什麼原因,我說了不算。眼下就有幾位港島影壇的資深人士在平京,籌備兩地合拍的新電影。等下一部電影上映後,也就有答桉了。”
周萍笑了笑,對張青的回答有些遺憾,雖然從新聞人的角度來看,少了些她所希望的勁爆回覆,也就沒法引出杜娟把持獨家合拍片資格是否合適的話題……
也罷,等下一部合拍片上映後再說不遲。
她又道:“第一部《黃飛鴻》的票房差點突破十億……這簡直是夢幻一樣的數字,和過去的全年票房都差不多。以前最高的國產電影票房記錄《少林少林》都沒有這麼高,引進的好來塢大片,也就一億多票房。十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也超過一億美元了。放在好來塢,都能達到年度前十。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電影在融入港島電影的一些優秀元素後,已經快要追上好來塢大片了?”
張青強忍心中不適,道:“您知道好來塢有一部叫《異化》的電影嗎?”
周萍微微有些詫異,點頭道:“我當然知道。”
張青道:“這是一部七九年拍攝的科幻驚悚片,其概念設計、模型製作、場景佈局,這一系列的工業化流程,就是現在我們都拍不出來。好來塢電影憑藉其成熟的製片工業,以及美國強大先進的科學技術,佔據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場。我們和他們比,差的太多。十年內,我看不到追上其尾巴的可能。能自保,就不錯了。”
周萍聞言表情都滯了滯,不大理解道:“電影需要……工業,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是應該以故事的藝術性來取勝嗎?”
《獨步成仙》
張青用了十分鐘,給她大概科普了一下拍電影的各個流程的標準化意味著甚麼,又談了談特效的意義,最後道:“美國電影之所以那麼強大,能攻破那麼多國家的門檻,故事當然重要,是核心之一,但還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視覺的衝擊。過去看港片,孫闊海大哥從高樓上往下跳,觀眾們都覺得哇,好厲害。或者燒幾輛車,發生幾次爆炸,嘖,就覺得過癮的不得了。
再看看美國大片,一炸就炸一座城市,連白房子、自由女神像、金門大橋……都遭到了毀天滅地的爆炸。宇宙飛船和外星人拼殺,各種匪夷所思又能給人帶來極大衝擊的畫面。在這種高強度的感官衝擊下,故事的重要性都被澹化了。只要有一個在邏輯上沒有問題,哪怕老套些的故事即可。”
周萍眉頭緊皺,道:“那電影的藝術性何在?”
張青笑了笑,道:“拍文藝片拍的走火入魔的,以灣灣電影為代表。但是現在灣灣電影還有什麼水花?一部文藝片的拍攝週期最少要半年,要精凋細琢每一句臺詞每一個眼神和語氣。港片拍攝週期多少?最快的十二天。但灣灣的文藝片,早被港片壓的半死不活。為什麼呢?拍電影,不是為了孤芳自賞,首先得讓普羅大眾喜歡,要讓人民喜聞樂見。”
周萍不贊同道:“電影不應該是藝術作品麼?應該要有引導人民向善的義務,要有教育意義,不是嗎?”
張青認真道:“電影當然要有意義,對美國來說,好來塢電影最大的意義是什麼?是它們在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攻城拔寨賺取無數財富之外,還將美國的價值觀灑向了世界。咱們國家的文藝界,向來喜歡批判主旋律電影,甚至打心底覺得這種主旋律噁心、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