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信託隔離(第1/2頁)
章節報錯
“暹羅王室的私人飛機?”
張青掛了電話,就被喊下樓去,聽到齊娟神采奕奕的說道。
旁邊趙薔笑著解釋道:“詹姆斯剛才直接和灣流公司聯絡,說因為暹羅金融危機的緣故,所以之前訂好的一架最新款G550私人飛機不要了,連之前交付的定金都不要了。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可以直接提現貨,還能打折扣!”
張青看著齊娟、趙薔還有劉珊珊三人臉上的光澤,好笑道:“女人聽不得折扣兩個字是不是?”
齊娟“嘖”了聲,不滿道:“關鍵是現貨,不用等兩年!一會兒灣流的人就過來送資料,我們還可以去他們那直接參觀,在左治亞州!”
齊家在左治亞州買的房,天鴻重工在左州設立的研究院。
張青想了想道:“可以接手,不過肯定要有一些改動。將飛機名字改為齊娟號,內飾的話,也以你的看法為主。王室……肯定一水的金黃色,你會喜歡?”
齊娟已經繃不住了,咯咯笑著謙讓道:“欸,沒必要!我喜歡不喜歡,無所謂啦!”
劉珊珊大怒,在她屁股上“啪”的拍了下,噴道:“我看你越來越作了!”
隨後轉頭對張青道:“青仔,她無所謂,我有所謂!給我佈置一間粉紅色的臥室……”
張青不想理她,同趙薔道:“飛機就這樣定下來,牧場呢?”
趙薔笑道:“也很巧,富國銀行本身就有相關業務在做。莫妮卡手裡就有幾處牧場可選,其中有一處,我們三個都很喜歡,在加州中部海岸聖巴巴拉縣,聖塔尹內斯河沿岸。那裡有溫和的地中海氣候,大片風景優美的灌既土地,面積超過一千英畝。而且,那裡靠近美國最好的教育機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被評為美國十大公立大學之一。聖巴巴拉城市學院也是最受好評的社群學院。中學則包括鄧恩學校、凱特學校、撒切爾學校、麗布蘭卡學校和聖尹內斯中學。
你妹妹如果想過來,可以直接就讀名校。不過價錢也很感人,一千英畝高達兩千萬美金,這個價錢在蒙大拿能買一萬英畝的牧場。”
張青道:“看娟子的意思……喜歡的話就買下來,蒙大拿的大牧場也要。這邊週末和珊珊來住,蒙大拿的牧場,將來公司的人出來旅遊休假,可以安排在那。明年公司員工數量肯定要上萬了,那邊牧場好好經營一下,夏天騎馬打獵,冬天滑雪什麼的。而且,美國的土地可以傳諸子孫後代,買下肯定不虧!”
齊娟聞言都嬌羞了,不過她太聰明,很快就回味過來不對,看向張青道:“你要回國了?”
張青遺憾道:“六叔的私人飛機明天回港島,我正好一起回。”
趙薔和劉珊珊都不鬧了,情侶之間離別從來最苦,尤其是熱戀中的情侶,一下分別萬里,簡直殘忍。
兩人悄然離開,張青看著素來開朗堅強的齊娟眼睛裡微微水光閃動,聲音更是溫柔極了,道:“私人飛機訂好後,你就讓富國銀行介紹可靠的機組,你可以親自面試。再選擇好FBO,就可以隨時起飛了。週末或者中秋,想回去都行。私人飛機又叫公務機,可以在上面辦公務。你老公有的是錢,不用你省!”
齊娟不是矯情的人,見張青故意逗她,雙手抹了把臉後,笑道:“好,我知道了。”
張青抱住她,溫聲道:“還有一件事,要和你說一下……”
齊娟奇道:“什麼事?我怎麼覺得你有點愧疚……我靠,不是要公然找小三了吧?果然男人有錢就變壞!
”
張青哭笑不得道:“說什麼呢?是這樣,剛六叔和我說了件事,就是信託慈善基金。”
他大概講了遍後,齊娟無語道:“我怎麼聽著……和那啥有點像?”
張青笑道:“遺產分配嗎?”
“呸呸呸!”
齊娟啐了幾口後,很不高興張青說的這句話,但也沒依依不饒,她想了想道:“其實是好事,資產都擺到明面上,難免有人惦記。而且,也有可能避免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將核心資產都設定成非賣品,也不能抵押貸款,譬如房產、土地、院線、《明報》和各種版權收益等,那麼即便家族中出現了敗家子,那麼破產的也只是他個人。”
張青笑道:“對,我們當父母的,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剩下的,就看他們自己。給你說一下,基金會的受益人,有我父母,還有小藍。小藍,還有她將來的子女,每月都能從基金會領到一到兩萬的生活學習費用,不參與其他權益。”
齊娟吃驚道:“太小氣了吧?一兩萬對普通人是很大一筆錢,但以你的身家……”
張青搖頭道:“已經很不錯了。這就是一份保命的錢,並且能保證始終能過上中產的生活。如果她將來肯努力,那肯定還有其他前途。我們可以資助她創業,或者給予其他方面的幫助。但如果一下給太多,那就不是在幫她,是在消磨她的鬥志,好人也要養成廢物了。”
齊娟笑道:“行吧,你們家的事,你自己考量。那我什麼時候加進去?要不我們先把證領了吧?就憑我的姿色,一個月怎麼說也得一二十萬?”撩了把頭髮,拋起了媚眼,自然是玩笑話。
張青卻笑道:“信託成立後你就加進來,一個月五十萬美金……先別急著拒絕,不是白讓你拿的。你是我女朋友,也一定是我未來的妻子。你在美國,需要出面應酬交代的事太多,身上沒有錢怎麼能行?過段時間孫闊海一家來作客,或者要給燕若梅她們辦慶功宴,你身為女主人當然要做東道請客。還有將來公司員工來度假等等,都需要花錢的。等結婚後,你就是信託管理人之一。”
其實還有一層原因,一旦成立了家族信託,那麼就等於設立了一條隔離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