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鴻雁 第四百七十六章 剪燭又盡杯中酒(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倉——
這天一大早,羽楓瑾就帶著滿臉不情願的範知府,前往潁州城外的廣運倉。
因為潁州城河道暢通、水運便利,是南北交通的要道,也是重要物資的中轉處和集散地,所以這裡自古以來就建有糧倉,為歷代漕運的重地。
潁州城內有永福倉、永城庫、預備倉,城外有常平倉、衛屯倉和廣運倉,以廣運倉的規模為最大。
這裡存放的糧食是運往京城的。
因為京城裡有眾多的皇親國戚、行政官員,和數十萬的駐防軍隊。這些倉裡的糧食,要滿足他們的需求。
二人很快就到了廣運倉,聽聞是羽楓瑾殿下親臨,看守糧倉的正使和副使趕緊迎出們來,向羽楓瑾恭敬一揖,齊聲道:「廣運倉典守叩見殿下!」
羽楓瑾微微頷首,客氣的說道:「二位大人免禮吧,本王今日有事前來相商!」
正、副使相望一眼,正使便拱手問道:「不知殿下有何事吩咐?」
羽楓瑾也不寒暄,直接開門見山:「你們也知道,潁州災情嚴重,如今剛剛得到控制。府衙糧倉的儲備已所剩無幾。所以,本王想先呼叫廣運倉的積糧,來救濟難民!待皇上派發下來的賑災糧一到,就立刻補回來。」
正、副使聽到這話,紛紛皺起了眉毛,一臉的嚴肅。
副使走上前來,拱手說道:「殿下,廣運倉中的積糧,是給京師專用的後備糧食!沒有皇上的聖旨,任何人都不可擅自開啟!望您諒解!」
羽楓瑾嘆了口氣,依舊溫言勸道:「現在城內的災民貧病交迫,隨時可能淪為強盜或者反賊!不如你們先開倉放糧,等到救災糧食一到,本王立刻命人送來!」
他最擔心饑荒的情況若是反反覆覆地發生,老百姓很快就會失去耐心和希望。有些人難免走向一條不歸路,潁州將徹底陷入動盪之中。
正使也走過來,義正嚴詞地說道:「殿下,此次受災範圍過大,光靠被動的救助方案,是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的。潁州城內用不了多久,又會恢復原狀的……」
羽楓瑾知道,他說得不無道理:光是靠分發救濟糧食,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潁州一天不恢復正常生活,就有再次陷入動亂的風險。
可他眼下無計可施,只能儘量延緩這種事的發生,以便想到更好的對策。
他耐心解釋道:「這只是暫時延緩***的手段,給那些災民一些希望。畢竟,讓整座城鎮從重災中復原,是需要時間的!既然皇上派本王來賑災,本王一定會竭盡所能,讓潁州城儘快恢復如初的!還望二位大人能夠予以配合!」
可正、副二使依舊面不改色。
正使這次拒絕地更加徹底:「卑職的職責就是看守廣運倉。雖然殿下是奉旨賑災,可皇上不下旨,恕卑職不能遵命!」
幾番勸阻下來,二位大人仍然十分固執,羽楓瑾的臉色也慢慢冷了下來。
「現在城內災情正嚴峻,災民絕望的情緒已到達臨點。稍有不慎,就會激起民變!既然皇上派本王來賑災,定然是囑咐過所到之處的政府機構,都要全力配合本王的工作。
你們若肯積極配合,本王立刻奏稟皇上,說你們二人賑災有功!到時候你們二人會加官進爵。
但如果二位執意不肯配合,一旦激起民變,本王定會一五一十的奏上去。到那時這殺頭的罪名,二位可是逃不掉了!所以,孰輕孰重,你們要仔細考慮清楚!」
羽楓瑾的這番權衡利弊,說得十分到位,看二人表情便知是有些鬆動了。
可事情干係太大,他們還是不能馬上鬆口。
「殿下,若在您的奏摺呈上去之前,聖上就怪罪下來,我們又該如
何是好?」
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
羽楓瑾神色一正,斬釘截鐵地說道:「二位大人不必擔心,這期間出了任何問題,都由本王全權承擔!你們大可以向聖上稟明,是本王逼你們這樣做的!」
說著,他轉身將範知府拉過來:「這是潁州知府的範子敬。本王帶他來就是要有個見證。到時,如果皇上不信,他會給你們證明!」
羽楓瑾不是不知範子敬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是不知這件事若沒辦好,將引來多少麻煩,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可眼下,為了解燃眉之急,他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有人證在場,兩位典守終於被說動。
「既然如此,那卑職定當全力配合殿下賑災!」
羽楓瑾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眸中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清點完糧食,又安排了分發糧食的相關事宜,解決完最大的難題,便由範子敬親自將羽楓瑾送回館驛。
自從上次羽楓瑾將他私藏糧食的事情捅破,他近日來倒是老實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