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感悟輪迴(第1/2頁)
章節報錯
洞天內除了分身悟空外,其他的都在各自就班提升著自己的修為;只有修為都達到道祖級別方可出關,不然修為不夠;對於接下來的事宜也無法去參與,故而索性悟空就一直在閉關狀態;暫時也不去想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的在此閉關,心無雜念。
此刻的分身悟空,由於經歷鴻鈞老祖的大夢萬古後,如今因不朽造化果的緣故使得靈魂得到昇華;精神力方面已經是空前強大,藉助於此悟空在不斷地觀察宇宙萬物;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草樹木,三界內的仙也好;佛也罷,無論是仙界還是凡間;悟空一直在觀察。
隨著不斷地觀察與自身的感悟結合,悟空發現在這茫茫宇宙中;甚至是包括宇宙本身都在遵循著某種規則。
這種規則無處不在;但是卻又從未在三千大道里面,因為他超脫與大道;卻又存在於世間,其本身不受任何的約束;但是卻又能夠使得世間一切都遵守與它。
悟空有種感覺;或許這就是自己能否超脫的關鍵所在,回想當初師傅與師兄們的所言;要想超脫與天道,就得擺脫天道;超越天道,從此不再受天道的制約。
然而要想做到如此;那就得自己感悟大道,創造大道;並且必須是大道三千中所不存在的大道。
至於如何去創造、如何去感悟出不一樣的大道,自己的師傅與師兄們卻又不曾告訴自己該如何去修行感悟。
只是簡單的跟自己簡單說了一句,叫自己慢慢去摸索與感悟,時機一到自然也就陰了;因為一旦是他們告訴自己的,那就不是自己的;自己拿來也沒用。
所以該如何去感悟創造,悟空此刻依舊是毫無頭緒;或許是機緣就是這麼巧合,也或許冥冥中自由定數;此刻的悟空就將感悟到一種大道的降臨,因為悟空已然觸控到了此種規則的邊緣。
此種規則很是神奇,它所表現的方式不同;卻又不知不覺的時刻影響著萬事萬物,它不像混沌法則那般;是隨著天地初開之前從虛無中誕生而出的,它是一直就存在的。
在茫茫無盡的虛無中,宇宙是顯得那麼的渺小;無論是宇宙也好,還是日月星辰也罷,只要是存在的他就會遵循輪迴的規則。
人有生死離別;日月星辰有誕生毀滅,宇宙亦有生機勃勃至死氣沉沉;所謂宇宙萬物有生就有死,有起就有落;有開就有關......此些種種無不表現出萬物的起起落落始終在遵循著某種規則。
。最終悟空憑藉著不懈的努力與堅持,看遍萬水千山世間百態;見證者日月星河的誕生與毀滅,終於令的悟空感悟出一種大道。
對此再結合自己感悟出的理解,悟空對此大道規則取名為
“輪迴”,輪迴無處不在;其實不管道還是佛,都對輪迴有一定的涉及;只不過目前還沒有誰真正的去認識輪迴的本質,更別說有誰去感悟輪迴。
因為任何人與物;只要存在思想的,對於輪迴的直觀表現就是認為;輪迴就是死亡,輪迴就是從新的開始,就如佛教裡面所言:“輪迴又稱流轉、輪轉、生死輪迴,意思是眾生生死死,在死亡後,靈魂又輪迴重新投胎成為另一個人,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迴圈不已。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
“解脫”,即永遠在
“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迴圈。
並且在佛教的基本觀念裡還認為人永遠處於生死迴圈狀態,迴圈的線路有六條,在哪條道上迴圈取決於活著時所做的善事和惡事。
例如,做了惡事,死後下地獄受刑,刑滿後投胎變動物,動物死後的迴圈,再取決於它活著時作的
“業
“。所謂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並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機械迴圈。輪迴的範圍共有六大種類,佛教稱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和合的僧團、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阿修羅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地獄、餓鬼、畜生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對此悟空認為;這一切的主導者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