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萬界驚駭!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5頁)
章節報錯
“講。”漢武帝。
王恢站如松,抬頭諫言:“陛下,上次廷議,臣之所以建議朝廷,放棄和親之策,實在是朝廷與匈奴,根本不能談和!”
“一方是委曲求全,軟弱無力,一意逢迎;”
“而另一方是永不滿足,慾壑難填,不斷勒索!”
“匈奴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我漢朝,六十餘年來,一直把自己比作黃羊。”
“總是以飛快逃跑的四蹄對著狼說話。”
“而今,以陛下的神威。”
“四海統一,天下歸心。”
“遼闊的地域,充實的國力。”
“我大漢,早已不是隻能逃跑的黃羊了!”
“所以,臣以為,漢朝已到了應該給予匈奴以教訓的時刻了!”
此話一出,不少大臣淡笑,點頭表示贊同。
而丞相田蚡斜眼看著,並沒有說話。
但此時,御史大夫韓安國,年老卻語氣強橫:“陛下,臣聽說高祖皇帝,曾被匈奴圍困於平城,達七日之久,以至到了斷糧的地步。”
“可高皇帝返京後,不但沒有憤怒,沒有以牙還牙的念頭,相反,決定以德報怨。”
王恢雙眉倒豎:“那大人的意思是,不斷以德報怨?”
韓安國緩緩挺直身軀,“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啊。”
“高祖依賴,實行和親政策,已經五代受益。”
“文帝、景帝正是由於懂得了不能長期對外作戰的道理,所以延續了對匈奴的和親。”
“卑臣以為,對匈奴,不能輕易地開起戰端。”
王恢冷哼一聲:“御史大夫說的不對。”
“高祖皇帝,幾十年戎馬倥傯,之所以忍辱負重,不報平城之屈辱,是因為當時的力量不夠!”
“還需要休養生息,順應天下的願景,解決民生的溫飽。”
“現在朝廷強大了,邊境線卻還是年年受到威脅,兵士傷亡慘重。”
“你可曾看見,道路上運送我大漢男兒屍體的車,是前後相連!”
“這是令我所有大漢臣民痛心的事啊!”
“所以,臣以為,應當堅決打擊匈奴,避免這種悲劇,繼續演下去,傳至我們的後代!”
可韓安國老氣橫秋,更是斷言:“你說錯了!臣以為,沒有十倍的好處,不能放棄舊業!”
“沒有百倍的功利,不能改變常規!”
……
眼下,漢武帝端坐於上,手指來回輕搓。
主戰和主和派,可以說爭得面紅耳赤。
一時之間,似乎也沒有一個結果。
……
過了半晌,殿中吵吵嚷嚷,還未斷絕。
王恢:“臣以為,匈奴只可威服,不能仁恕!”
韓安國處處否決:“即便威服,也要以仁以智,臣以為用兵之道,必須以冷待熱,以靜制亂,以逸待勞。”
“匈奴人常年在馬背上,吃喝,做買賣,睡覺,而我們還要組織,訓練,徵調等等,強勢用兵,只怕會適得其反。”
頓時,一直默不作聲的漢武帝聽到這,突然開口:“關於匈奴人的那點德行,朕早就清楚,不必多說。”
“朕現在要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