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若去廚房幫忙去了,梅比走到父親書房的畫案看他最近的畫的畫。一個小人半顆樹,亂筆皴下兩座山,幾條斷線似流水,三道圓弧比亂雲。一連幾張都是,沒有落款沒有蓋章,都是些草稿,梅比知道父親畫的不是畫,是寂寞,是無聊,是無用之用。

父親小的時候並沒有正兒八經學過畫,不過書法倒是在爺爺管教下規規矩矩練過好幾年,之後就沒畫了,直到工作之後才開始圖圖弄弄、自娛自樂。母親經常笑話梅譜“你不是梅譜,你是真沒譜,畫的畫連小孩都不如,給你取這名字真不知你爸媽當時是怎麼想的。”,每次說完這句她自己先笑倒。

其實父親畫的風格追隨稚樸一路,從四僧入手,書法崇尚倪元璐,看似一堆亂草,實則暗藏功夫,繪事偏愛梅清、髡殘,人物上溯梁楷、石恪,品位越高祖而無不及。然而在母親看來父親無論在書法、山水、人物上均是一堆亂草,在她眼裡唯美必須放在首。書法特別喜歡如蔡襄、趙松雪等甜逸一路,繪事更侷限於沒骨花草美色生香一類。梅比認為都好,只是興趣著眼點和人生感悟不同而已。梅比閒暇時也會寫寫字畫點畫,風格追隨高祖,喜草書,求勁拙酣暢,繪事和高祖一致,山水、人物、花鳥甚至當代漫畫等不拘泥於一類,想一出是一出,所以外人只知道梅比也會畫畫,但還真沒看到他具體畫什麼。

父親還沒下來,梅比坐在父親畫案前臨摹起漸江的一幅山水小品來。

“還不錯嚒!”父親不知何時站在背後,梅比咧開嘴笑了起來。

“四僧裡我還是喜歡漸江一點”梅比道。

“漸江孤傲、高冷,不過過工,顯得做作成分大,好比宋畫,筆筆具工,失去天然本真的東西,髡殘和梅清正好一個是樸實一個是天真,最接近人初始狀態,漸江和倪雲林都是大人,束縛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黃公望開闢了灑脫隨性之路,可後人沒多少能繼承之。到近現代張大千、黃賓虹、李可染、潘天壽、陸儼少等等,雖都開宗立派,但總還少了些中國畫精神氣之本,張大千才華橫溢,創潑墨新風,然大部分仍停留在模仿痕跡上,缺了些自身的文人氣;黃賓虹得古人灑脫高古之真趣,然墨色黑的不透氣,可能和當時條件差有關係;李可染先生畫作生活氣息濃,得樸實本真稚趣,但和大千一樣略輸文人氣;潘天壽先生大巧若拙,寫出他心中的勁拙孤傲本性,然佈局設計痕跡過重;陸儼少先生深得清湘上人精髓,筆墨鮮活,集技和藝於一身,但終究在那個時代,環境所限未能衝破時代痕跡,倒是傅抱石,得筆墨之大氣象兼得古人孤高魂魄,實屬難得,其他如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陸抑非、李苦禪等也都有可圈可點之處,但終究還不是離本源最近的人!”梅譜道。

“父親見多識廣,分析得透徹,那咱們高祖在什麼位置?”梅比問道。

“你高祖屬於另類,三分之一傳統文人畫血統,有三分之一西畫血統,還有三分之一則是他自身率性血統,山水、花鳥、人物、油畫、意像漫畫等啥都能畫啥都敢畫,按他正經時說法就是畫什麼或者用什麼來畫只是表現手法,關鍵看你要表達什麼思想,或者換句話就是看用什麼畫來表達他思想最合適,他就用什麼來畫。不正經時他說自己是個另類,《我就是一個愣類》這本畫冊你應該看到過吧,就畫他這種不正經!他其實內心是很孤傲、很叛逆的,敢於入俗且勇於自嘲,敢置自身於死地,鞭撻自己,孤高自傲,渴望被認可,但在當時怎麼有可能?絕大部分藝術工作者投奔體制成美術家了,哪些個不願迎合的分成幾類,一類走得遠遠的自娛自樂成了當世清高者,另一部分乾脆走到對立面回過頭來大罵,成了精日分子,剩下來的既不願走遠也不願被招安的,就是你高祖這樣的四不像,下場自然是撈不到什麼好處,一生寡淡無奈。好歹他現在出名了,否則得抑鬱到從墳地裡鑽出來”父親笑道。

“老爸分析得太對了,他在當時的確是沒任何地位,無人欣賞!”梅比道。

“那倒也不完全是,你高祖當時雖然落寞無助,但還是有些擁躉的,只是相對來說比較少而已。應該說當時的人們初次接觸到他的作品還是滿看好的,但瞭解到高祖沒有藝術家國字頭標配後就走了,無論是中書協會員、中美協會員,還是西泠印社社員,高祖都不願迎合成為其中任何一種。如果說藝術家是產品,那麼高祖就是個三無產品,他甚至連個省級會員都不是,怎麼能讓粉絲們信服呢?所以十個欣賞的人裡,至少八個都選擇放棄了。還留下兩個算是鐵桿粉絲,其中一個算是帶親帶故,不會出錢收藏他的作品,還有一個算是真正喜歡的,因為作品的直白、詼諧、戲謔、苦樂真的觸動到了他的內心,能被高祖觸動內心的一定是和高祖一樣被社會挫敗到傷痕累累的人,往往也沒什麼財力,即便非常喜歡高祖作品也只能象徵性的買上幾件,高祖沒有賣畫上的收益,生活上自然更困頓了,藝術前行動力一方面會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則會逼著他另闢蹊徑,他的超前幻畫作品就是這樣搞出來的,誰能料到這些作品在兩百年後風靡世界?!”梅譜接著說道。

或許高祖自己早就知道,當時這個世界容不下他,要在兩百年後才能凸顯他的價值。他在一首迴音詩中這樣寫道:

迴音

2018/3/11

清晨

我向宇宙發出低沉的訊號

期待兩百年後世界有我的回聲。

“好吃飯咯”阮若在餐廳裡喊道。

“走吧,吃飯吧”梅譜對梅比說道。兩人走出書房來到餐廳,桌上已放滿各色菜餚,父子倆面露喜色暗想:“這婆媳倆挺有能耐的啊”。梅比看到母親坐上桌時已經調整成共享情景模式,一邊擺放碗筷,一邊還要給粉絲們回資訊,父親看她忙樂的神情無奈地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