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完美的策略(第2/4頁)
章節報錯
之前華國城市化進展後半段中各個二線城市,為了賣地而打造的新區派上了用場。
這些新區作為老城區的衛星城,在經濟發展良好的時候,還能夠指望產業和人口發生轉移。
但是招商引資的邏輯變化之後,新區連地都只能由城投公司和國企們來兜底,壓根起不到為地方財政託底的作用。
導致了新區的土地賣不出價,地方政府沒有資金去進行新區的基礎建設,基礎建設不完善沒有人口流入,沒有人口流入導致新區的土地更賣不出去。
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在過去的十年裡,幾乎每個二線城市,連部分三線城市都有的新區,逐漸淪為真正意義上的衛星城。
製造業的智慧化,導致這些新區派上了用場。
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是指醫院、大型商圈、學校等這些為了人口流入而服務的設施配套不完善。
但是水電、網路、工業用地、商業用地這些2030年製造業所需要的要素一應俱全。
這導致新區們還是沒有出現大幅度人口流入的現象,但是工廠們在新區開始運轉起來,對華國來說,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利好。
至少地方政府們可以藉機緩解及及可危的財政狀況。
而對於發達城市們來說就沒有這麼好了。
高收入人群們可以遠端辦公,他們沒必要再去承擔一線城市高不可攀的房價。
對於一線城市的高收入人群們來說,完全可以分散到各地遠端辦公。
之前這種現象在網際網路大廠裡面已經非常普遍,一些民營企業也開始普及。
這直接導致一線城市的房價只能依靠凍結交易市場來維持紙面上的數字不跌。
科創生物的生物通訊網路大規模鋪開後,受到影響的將不只是高收入人群,所有崗位都會線上辦公化。
失去人口的一線城市,絕不僅僅是房價崩盤那麼簡單。
人口大量流出帶來的是全面崩盤。
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好在華國還有時間,目前的生物通訊網路只是侷限於姑蘇一個地方。
同時靠著生物通訊網路在姑蘇,姑蘇的房價不僅沒有崩,反而迎來了一波暴漲。
華國的技術官僚們之所以把下一步選在一線城市,正是希望藉助這個機會,讓一線城市的房價也有一波顯著的漲幅。
然後藉助這波漲幅,把“金融炸彈”給定點拆除。
簡單來說,就是房價上漲,交易活躍,逼迫貸款客戶提前歸還本金。
降低一切房屋抵押類貸款的總額度。
當房價下跌的時候,房屋的所有者拿著房子很難在市面上以合適的價格換取現金流,從而無法結算房屋抵押貸款。
拆除圍繞著房屋的金融炸彈,只有在所有人都認為房價會上漲的時候才做得到。
生物通訊網路的開放時間,經過了精心計算。
每一批次的城市都要做到“金融炸彈”的拆除,同時藉助交易市場的各種稅來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李渺渺在跟華國金融體系溝通後,不由得為其謀略而膽寒。
因為從虛擬現實裝置上報,到和鄭理完成談判,不過短短半個月時間。
技術官僚們已經想到了一個完整的解決辦法,能夠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同時,不影響到華國的金融體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