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屬於牽一髮而動全身,並不是說我研發出了一款新的超級燃料,對方就可以直接用上。

包括氫燃料電池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樣需要對機體進行改造,改造成能夠適配該技術。

在2039年,阿美利肯和華國都在火星上建了一個小型的基地。

華國有三名航天員在火星常年工作,而阿美利肯有五名航天員。

雙方選擇的基地建造地點距離很近,或者說以藍星的距離定義來看很近。

阿美利肯在20年代的時候試圖透過矽幕,也就是在半導體產業上徹底鎖死華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上限。

不僅僅他們自己在撤離,同時還想拉著高麗、霓虹和彎彎,組成一個叫chip的聯盟,也就是晶片聯盟。

大致意思就是,你別跟華國做生意,你的損失我透過政策補貼,來彌補你的一部分損失。

華國的阿美利肯半導體企業紛紛撤離華國,在短短三年時間裡,基本上從生產到研發撤的差不多了。

&narvell為例,中文名叫美滿電子的阿美利肯半導體企業,是由三位華僑創立的。

因此從早年間進入華國市場之後,分別在申海和蜀城建了研發中心。

對華國的半導體產業貢獻巨大,被譽為華國半導體發展過程中的黃埔軍校。

這種支援不僅僅是提供了崗位,培養了人才,還包括在半導體發展上的支援。

&na之後,非常需要配套產業的支援,但是多數國際知名半導體企業不看好也不跟進技術合作。

&narvell積極支援,在中國移動推動td&narvell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就是這樣支援華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大廠,也迫於政策壓力,在2022年的時候裁撤掉了華國大部分的研發業務。

大多數人認為芯幕落下的起點是2018年,實際上在2014年就確定了。

在2014年華國發布半導體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提高晶片的自制率降低晶片進口比例後,阿美利肯的出招就一直在華國的預料之中。

只是華國沒有預料到,阿美利肯自損八百也要傷敵一千。

因為只要把你鎖死之後,我再賣給你半導體產品、技術和服務,可以把之前損失的都加倍找補回來。

&n的全產業鏈國產之後就已經破產了。

更別提到了2039年,華國的半導體產業和阿美利肯的半導體產業,只剩下技術上的微弱差距。

這點差距在巨頭之間的競爭上,足夠證明了當年芯幕計劃的失敗。

而現在雙方的競爭領域,也不在華國,而在太空。

誰能先利用太空,誰將掌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話語權。

即便最佳的繞月空間站位置被華國佔據了,阿美利肯依然找了另外的地點,建造了屬於自己的繞月空間站和月球基地。

目前在太空屬於三足鼎立的態勢,華國、阿美利肯和歐羅巴聯盟,都在月球有科研基地和火箭發射基地。

然後華國和阿美利肯在火星有小型基地,至於歐羅巴聯盟,他們也在2039年的時候成功登陸了火星。

但是隻有兩名航天員登陸火星,跟阿美利肯共用一個火星基地。

“我們的目光要放長遠,華國其實這些年有很多的改變。

我們和華國之間的競爭將不會那麼快分出勝負。”

這是阿美利肯智庫團隊們在2035年的時候,制定未來戰略時的一段對話。

“每個地方也充實著民粹主義的肥沃土壤,在福利這件事上呈現不同的選擇。

華國這些年其實有意識的在改變,他們在遏制內部民族主義的勢頭,同時也在增加給中下階層的福利待遇。”

“所以其實華國也不是特殊的?”

“別人不清楚,我們還不清楚嗎?華國特殊論本來就是媒體編造出來混淆視線的。

實際上在近現代經濟快速增長,實現一定工業化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那就是他們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維持了一定程度的社會秩序長期穩定。

即便是民主社會,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政黨輪替也是停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