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端的缺乏信心,和投資端的觸底反彈,兩件事都在告訴我,2020年人們的迷茫。

2020年發生的事讓我想起了德魯·迪克森在亞馬遜上寫的一篇令人難以置信的文章,這篇文章裡有一個有趣的思想實驗。

想象一下,現在是 2007 年,一群研究分析師正在討論亞馬遜 2020 年的收入情況。其中一組分析師(我們稱他們為“價值投資”組)認為亞馬遜在 2020 年將有 270 億美元的收入。

但另一組(我們稱他們為“價值投機”組)認為亞馬遜此時的收入將達到 370 億美元。

兩組幾乎在所有事情上都存在分歧。他們對預期的 gdp 增長率、亞馬遜的利潤率以及亞馬遜 2020 年的盈利情況有不同的假設。然而,儘管存在差異,但事實證明這兩個群體都錯了。

因為亞馬遜的收入在 2020 年不是 270 億美元或 370 億美元,而是 3860 億美元!

在2020年也是未來鉅變的前夜,所有人都在迷茫,無法猜測也沒有能力去推測未來會怎樣。

從投資的角度出發,大家選擇把票投給大公司,投給巨頭們,讓他們引領自己走出迷茫時期,相信這些曾經成功的企業在未來依舊會成功。

而從消費的角度出發,大家並不信任未來的自己會比現在的自己過得更好,選擇節衣縮食來為自己儲備未來的過冬糧食。

只是和所有人預計的都不一樣,covid19因為特效藥的出現很快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法師對藍星的影響卻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甚至深刻改變了現代人的所有生活方式。

包括我現在在寫的這篇文章,如果是十五年前會有不下百萬人看到,而現在一萬人都沒有。

第二章繞不開的科創生物

從資訊化時代最早開始,我們提起巨頭一定是提到阿美利肯的企業。從最早的貝爾電話公司,到後來的藍色巨人ibm,再到個人pc時代的雙雄微軟和apple,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azon、apple和facebook。

這些企業讓阿美利肯在全世界攫取利益的同時,更加讓全世界的人們相信一件事,只有阿美利肯能夠帶領藍星未來的發展,只有阿美利肯有能力推動藍星科技的前進。

這一現象是什麼時候被改變了呢?

科創生物一定是繞不開的企業。

同時它也是新時代前夜所無法繞開的企業。

作為法師在藍星的一個抓手,法師在藍星貫徹自己意志的具體實施企業。

科創生物享受到了太多科技降維打擊所帶來的紅利。

以至於到了今天,藍星可能會有人不知道梅林,不知道magi,不知道獅城的科學城,但是絕對不會有人不知道科創生物。

所有人都在使用科創生物的產品,在使用科創生物提供的服務。

&n、微軟、amazon、apple、facebook等所有企業的統稱。

在科創生物的存在下,之前的巨頭們就像落日的餘暉消失在海平面上。

所有人不會再想到阿美利肯的科技企業,沒有人再認為阿美利肯的科技企業們能夠做到虛擬世界,能夠做到生物計算機,能夠做到生物通訊。

哪怕是阿美利肯的資本家們,同樣不相信我們能做到。

科創生物做出腦機連線手機的時候,華爾街爭搶著給矽谷的腦機連線創業企業投資,基本上都是兩千萬美元起投。

哪怕你這家企業,昨天才在車庫裡成立,只有三個人,那我也是兩千萬美元投給你。

所有投資者們的投資熱情高漲。

等到科創生物拿出腦機連線vr之後,形勢開始發生變化,華爾街只會相信一些有成果的企業。

&nit、斯坦福、普林斯頓這些一流頂尖院校畢業的相關專業博士甚至是教授,資本也不會投太多錢給他們。

在這個時期,馬斯克的neuralink還能享受300億美元的估值,而其他腦機連線的創業公司,兩千萬的估值都享受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