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宇宙的真實情況我想可能性大致能分作三類:一類是最好的可能性,一類是不好不壞的,第三類是最差最糟的。

在第一類中,宇宙的生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宇宙有統一的很高的道德法則,我的《朝聞道》《鄉村教師》說的就是這類宇宙。

第二類和地球差不多,人與人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有仇恨也有友愛,有互相幫助也有相互傾軋。

而最糟的宇宙呢,是個零道德,零和博弈的宇宙,生存競爭統治了一切。

另外之所以創造出黑暗森林法則,還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那就是陰暗的未來更容易講出精采的故事。”

坐在對面的中年男子繼續問道:“現在有這樣一種邏輯。

就是對於科技水平到達一定高度的外星文明來說,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對他們來說,唯一有價值的就是知識。

他們本土文明所沒有,或者說所不知道的知識。”

華國官方內部的科學家,圍繞鄭理的言論也展開過無數次的討論。

大家並不是無腦就相信鄭理的言論。

覺得鄭理是心懷叵測的外星人,持有這樣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之所以找大劉,也是希望從另外的角度,得到一些啟發。

大劉斟酌了一下後說道:

“我個人的看法是需要看這個文明的科技水平到底有多發達?

從一個總體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沒錯。

但是說的這麼絕對,還是需要針對具體情況來分析。

比如說像非洲的國家,他們本身沒有什麼工業化的基礎,而他們又能夠融入到整個藍星的全球經濟體系迴圈中。

對他們來說,能夠立刻變現的資源,要比知識更值錢。

知識落地需要時間。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知識要比資源更值錢,這裡的知識得是實際的技術知識,而不是一些理論。

越是技術發達的國家,他們對於知識的需求會越強烈。

哪怕只是技術路線該朝哪個方向發展。

但是這裡唯一有價值的就是知識。

可能也存在偏頗。

因為我個人覺得,以藍星為例,藍星數百萬的物種資源,這些物種的基因和樣本應該也是有價值的吧?

比如藍星培育的貓、狗,這些寵物,在宇宙中應該是有價值的。

另外如果是一些比較殘暴的文明,對他們來說,可能智慧生命本身就能夠當成是寵物。

所以只有知識是有價值的,我覺得有點偏激了。”

中年男子繼續問道:“對方如果是從數十萬光年外來的,這些資源他沒辦法帶走?”

大劉直接回答道:“那要看他掌握的通訊技術和宇宙交通工具。

比如說對方如果能夠和數十萬光年外的總部聯絡,然後他們能夠搭建蟲洞來到藍星。

可能數十萬光年,也就十來個藍星日就到了。”

大劉的想法,華國內部同樣有科學家提出來過。

不過很快被否決了。

光是搭建蟲洞到藍星來,這個成本已經夠把數十個火星這樣的星球改造成藍星了。

這裡根本不划算。

除非靈魂有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