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宣傳片(第1/4頁)
章節報錯
人工智慧的概念有非常長的歷史,但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浪潮是從2016年開始的。
谷歌的阿爾法狗封神一戰之後,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言必提及人工智慧。
大家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都很樂觀,認為人工智慧能夠真正意義上解放人類的生產力,能夠接管人類大部分的工作。
彼時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在短短七年時間裡拿下了52億米元的融資,融資機構包括霓虹軟銀、阿狸、IDG資本等等。
而商湯科技上市之後開始數年時間裡,連年虧損,18年的34億,19年的49億,20年的121億,21年的171億。
每年的虧損金額都在大幅上升,導致商湯科技在港股上市之後,解禁的機構們幾乎是瘋狂逃離。
D輪以及D+輪才進場的軟銀割肉都要離場。
最主要還是大家當年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過於樂觀。
而像商湯科技這種純技術型的企業,靠自身是很難推動人工智慧在產業端的落地。
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技術一樣,需要和其他行業結合,才能煥發生機。
單純的技術是很難創造收益的。
因此在人工智慧上能夠走到最後的基本都是網際網路大廠們,像商湯這種純技術型企業勉強堅持了幾年後在港股退市,然後在人工智慧爆發前夜被某家網際網路巨頭收購了。
誰也沒有預料到這條路要走這麼長的時間。
到了2031年,人工智慧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以及人工智慧是未來的大趨勢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當共識形成,意味著套利空間也就沒有了。
你在大家都不太理解新能源的意義,覺得電車就是個玩具的時候能認識到新能源是未來的大趨勢。
你就能靠股市買入新能源的ETF或者個股,靠著資訊差賺錢。
當所有人都覺得新能源是大勢的時候,新能源的個股早就飆到天上去了。
人工智慧在產業端的進一步落地,對於所有相關行業來說都是利好。
只是對於各國政府來說,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人工智慧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企業的人力成本,跟人工相比,人工智慧的失誤率也被降低到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
但是被影響到的個體,累計起來就是巨大的風險。
發達國家能夠提供福利待遇,失業金、再就業培訓、食品券等等應有盡有。
對於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們來說就遠沒有這種好事。
有時候時代的進步和個體是沒有關係的,在時代進步帶來的磨合期,很多個體享受不到技術進步的好處,反而得先面臨時代進步帶來的弊端。
李顯隆作為獅城的前任首腦,同時其背後的家族執掌了獅城權力接近百年時間。
自己的算盤落空顯然是不甘心的,對於他來說,本來以為交易出去的權力只是明面上的權力。
明面上的首腦是梅林,並不會影響他的權柄。
對於有的人來說,權力是位置賦予他的,但是對於有的人來說,正是他坐在了那個位置上,這個位置才能擁有如此大的權力。
霓虹有過這麼多任首相,同樣是首相,你能說鳩山由紀夫的權力和安倍的權力一樣嗎?
名義上的權力,你能夠握住的又能有多少?
這壓根不是一回事。
李顯隆的算盤是交給鄭理的只是名義上的位置,權柄能給鄭理一部分,但是實際上他能夠操控官僚們,以及自己還是內閣資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