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集思廣益中(第1/4頁)
章節報錯
“從昨天晚上開始,不管是國內的BAT還是國外的BIG,他們從臺前的高管到背後的股東乃至真正的控制人,一定都睡不著覺。
一定是都在開會,各種層面的頻繁交換資訊。
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們面臨的是一箇中產階級下流化的時代,簡單來說就是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收入不再領先經濟增長。
不僅沒能繼續領先經濟增長,而且落後,甚至大幅度落後於經濟增長。
從阿美利肯到歐羅巴聯盟,再到東亞的霓虹、高麗、獅城這些小國,無一例外。
以往橄欖形的社會已經無法維繫。
這一趨勢在過去四十年時間裡從來沒有得到過扭轉。
在工業革命興起後產生,在cold war結束後爆發式增長的中產階級們首次遇到了災難性的困境。
自由制度下的全球分工擴充套件和技術革命讓中產階級一直在加速擴張的態勢。
而為什麼這個態勢在兩千年左右被打斷了,一些自由經濟主義的推崇方,認為是因為華國加入了這個迴圈,華國讓原本中產階級擴張的迴圈受阻。
之前的迴圈簡單來說,就是:
英格蘭出現新的技術(珍妮紡織機)然後他們的毛紡/織布獲得絕對優勢。
這讓資本家自由開廠,導致大量英國工人被僱,而其他行業的勞動力減少。
這樣一來原本英格蘭的勞動力不足,他們開始從其他大陸進口產品,比如從澳洲進口食物。
雙方工人當期收入都增加了,他們不再僅僅活在溫飽線上,實現了初步的小康。
這群人又需要別的商品,激發更多技術誕生。
然後更多人被僱傭,實現了最基礎的溫飽,乃至可以購買固定資產。
產生更多更細化的技術分工,而且工人的收入/資產終於能夠達到長期盈餘。
這導致了金融服務的誕生,工人們可以借貸了他們可以把留給下一代的固定資產,交由下一代承擔(債也留給他們),自己享受完。
或者把另一個人在用的資產,其現金流透過一種叫做股票的安排,轉給你來養老,也就是養老證券化。
他們認為如此完美的迴圈和完美的全球化分工,因為2000年前後華國的加入,這個迴圈在華國那裡被卡死了。
華國的窮人在加入這個迴圈後,獲得了工作機會,獲得了金錢,但是他們的金錢被華國以一種陽謀的形式被收走了。
實際上這是微不足道的原因,背後的本質原因還是因為資本賺錢太容易。
資本們在嘗試過金融和網際網路業務後,研發新技術賺錢的速度要比金融和網際網路慢的多。
對於資本來說,網際網路的本質實際上也是金融業務。
本質並不是華國加入了這個迴圈導致了中產階級下流化,而是研發新技術的難度遠超之前,在研發上已經徹底進入深水區。
而且試錯成本巨高,即便是巨頭,在錯誤路線上投入太多,半條命就沒了。
因此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勞動所得遠遠趕不上資本獲利,這一現象越來越明顯。
而與中產階級下流化相對應的是,中等級別的公司同樣在下流化。
這一現象是從2016年,也就是移動網際網路浪潮興起後開始逐漸顯現的。
到了今天更為明顯,除了高高在上的巨頭,和底層企業外,中間的形態越來越少。
幾乎沒有。
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前,各種細分領域的電商層出不窮,當時還叫垂直領域的電商,聚美優品、凡客、蜜芽、寶寶樹、蘑菇街全軍覆沒。
能活下來的只有巨頭,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線上電商如此,其他領域同樣如此。
中間的企業,滅亡起來感覺就是一眨眼的事。
這背後的根本邏輯在於資源整合,巨頭們的資源整合能力遠遠強於中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