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關鍵性的技術,會引起整個經濟界的動盪。

但是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比較低,單一技術的突破不可能引起華國如此強烈的反應。”

“讓華國的所有暗子都動起來,綜合所有資訊,儘可能給一個準確的判斷。”

之所以阿美利肯一直沒有把華國當做競爭對手,即便是在華國GDP超過霓虹成為全球第二之後,阿美利肯的主要打擊物件依然是俄國。

不僅僅是因為世界島理論對於阿美利肯決策層的影響,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利益。

俄國當年打擊的那幫資本,表面是USSR結束後的官僚資本,實際上背後很多都是歐美資本。

那一波結束後,西方國家尤其是阿美利肯在俄國的利益其實很少。

華國不同,在華國還在弱小的時候,發達國家的資本在源源不斷的進入華國,以至於想脫鉤,雙方捆綁的利益太多了。

跟打擊俄國截然不同。

因此利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華國除了國有資本重新配置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工作在於研究判斷虛擬現實技術對地產帶來的衝擊,以及如何減少地產整體性崩塌帶來的影響。

地產崩塌看起來無法避免,甚至華國拖的時間已經夠久了。

但是要減緩這個影響。

比如說之前價值兩百萬的房子,現在只值一百萬,而購房者還有一百五十萬的貸款本金要償還,那購房者不會願意繼續為這個負資產繼續買單。

這是在華國真實發生過很多次的案例。

會對銀行產生大量的壞賬,甚至是引起整個金融系統的崩塌。

之前三四線城市的地產價值下降,導致地方政府不得不設定愈發嚴苛的手段來封鎖二手房交易。

甚至某地爆出,政府要求房產交易中介對掛牌價格進行“修飾”的醜聞。

這是非常困難的課題。

不過好的點在於,在處理這個問題上華國有著豐富的經驗。

即便這些經驗都是處理區域性地產泡沫破滅的經驗,沒有處理全域性性地產泡沫破滅的經驗。

但是好歹也是經驗。

現實世界永遠都是在不斷妥協的過程中,打破舊的平衡,達成新的平衡。

對於鄭理來說,除非把所有不按照他的意願做事的決策者全部幹掉,有一個幹一個。

依靠在資訊保安和通訊領域的技術代差,確定所有不願意按照他意願行事並且有決策權的人全部幹掉或者以梅林的詛咒進行威脅。

只是這樣做不符合鄭理的性格,另外還有隱患就是會引起藍星社會的集體排斥。

按照鄭理之前在外界所展現出來的行事作風,在民間鄭理或者說梅林的形象頗為正面,即便是在高層,支援和鄭理合作的也站多數。

而鄭理如果搞這種魔法恐怖*主*義的話,基本等於放棄了合作,很多明面上的合作會受阻。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麼寫等著被下架吧...)

而對於華國來說,也可以完全不用理會鄭理,為了降低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直接不推廣就好了。

要知道虛擬現實技術,是從技術層面直接倒逼華國政府不得不解決地產的泡沫。

對於他們來說,這會影響到所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