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華國通(第2/4頁)
章節報錯
今天上午開幕式上鄭董的發言我聽了,很精彩也很接地氣,希望能夠借這個機會聽到更多有價值的見解。
那就由鄭董先來闡述一下自己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觀點和看法?”
鄭理點頭道:“還是之前的觀點,目前的技術只能支撐大型企業進行工業網際網路。
雖然工業網際網路大概十多年前就開始在提了,但是那時候的工業網際網路更多的還是概念。”
2026年的十年前,是2016年,而不是2006年。
從2006到2016這十年間科技發展的速度快的好像沒有這十年。
鄭理繼續道:“那時候即便有所謂的工業網際網路專案。
更多的都是概念,或者說類似的專案是沒有經濟效益的。
完全為了概念創新而創新。
直到這幾年,人工智慧技術開始逐漸成熟,人們對資料的認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拿我們之前想投的一家英格蘭企業,他們主要是利用發動機測試資料,用這些資料來訓練人工智慧。
讓未來人工智慧進行發動機的測試和調教。
資料大概積累了超過十年時間,才能實現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實現比人類工程師靠經驗調教發動機更好的效果。
這就是資料沉澱的魅力。
同樣這兩年在物流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自動卡車,同樣是之前積累的資料開始慢慢起作用的效果。
因此在我看來未來的十來年會是一個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爆發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裡,製造業和網際網路之間的融合會越來越普遍。
開始的時候,大型企業才能承擔起這個成本,才能玩得起這一套,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和比傳統人工更高的比較優勢。
但是隨著這個融合的過程,技術會下沉。
工業網際網路遲早會下沉到廣大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會研發出更加接地氣的應用。
這就像當年網購的人群普遍在城市,隨著網購的普及,拼多多將網購下沉到了廣大縣城和農村。
雖然消費和製造業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是從底層邏輯上來說二者是一致的。”
這話讓鄭理自己來說肯定說不來,他一個外星法師懂啥工業網際網路?
人工智慧一秒鐘的時間都不用,能夠把整個藍星關於工業網際網路的論文看個遍。
自然能夠結合華國的情況,說的既接地氣又能仰望星空。
李渺渺在臺下聽完後則是在想,鄭理居然有這種認識,不愧是在關鍵時刻都能讓她刮目相看的鄭理。
從當年還在學校的時候開始,鄭理給她帶來的驚喜太多了。
或者說她時常有種感覺,那就是她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過鄭理。
雖然每天都能和鄭理見面,但是二人之間好像隔著千上萬水般的溝壑。
主持人適當站出來接話道:“鄭董的這番話一聽就對工業網際網路有很深的認識。
我能從鄭董的發言裡很明確的聽出未來華國乃至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路徑。
那馬斯克先生對工業網際網路有什麼認識呢?”
馬斯克狂言道:“我認為工業網際網路會徹底改變全球的供應鏈格局。
全球供應鏈會進一步分工。
在原本供應鏈劃分的基礎上,實現強者恆強。